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医学。诸多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若能对这些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全面发掘整理,完整地传承下去,将对中医基础理论、药物方剂、临床治疗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推动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李培旭主任医师是我院著名的中医临床肾病专家,全国名老中医,曾师从伤寒大家、肾病学家杜雨茂教授、叶传蕙教授和周仲瑛国医大师,其学术思想内容丰富,对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李培旭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经验研究,探讨其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方法及学术思想,从而力争继承创新。【方法】: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为临床研究基地,跟随李培旭主任医师查房、门诊,随时聆听记录导师的教诲和学术见解,实地了解李培旭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思路与方法,为研究提供实证资料;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搜集李培旭主任医师的论著、论文及其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作为基础研究资料。通过认真研读,深入分析、综合提炼,对李培旭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辨治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凝练其学术思想。【结果】:李培旭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肾病是由情志失调、肾气亏虚、饮食不节等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致。或由情志失调,肝郁化火,肝阴暗耗,肝阳上亢而见头晕头痛;或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司则痰湿中阻,使清阳不升,或气血生化不足髓海失养;后天不养先天,肾气不足,而致头晕头痛;脾肾俱虚,固摄无权,开阖失司,则精微下泄而见蛋白尿;肾之气化失司,则见水湿内停,溢于肌肤而为水肿。肾阴肾气虚日久,可发展为肾阳虚损,阴阳两虚,诸项机能失调致湿浊内停,在上胃失和降呕吐,在下肾失开阖尿少,发为关格之证。久病入络,经络阻滞,常有血瘀之证。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脾失健运则水湿停聚,郁化为热,湿热伤及肾络,或肾阴不足,虚热内扰,肾络受损则出现血尿;肾阴亏耗,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出现眩晕。水湿、湿热、瘀血既是高血压肾病的病机,又是其主要病理产物,其阻滞气机可加重水肿、蛋白尿、血尿,从而使病情缠绵不愈。产生高血压肾病是一种慢性过程,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特点:高血压肾病,责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情志失调,肝阳上亢;饮食失节,脾失健运;久病入络,瘀血内结;总结出高血压肾病在发病初期多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以及痰湿中阻等等,以实证为主,治疗宜平肝潜阳、清肝降火、燥湿化痰;在病变中期多表现为阴虚阳亢、正虚络阻,以本虚标实为主,治疗宜滋阴潜阳、扶正化痰,祛瘀通络;在病变晚期多表现为阴、阳、气、血虚弱,风痰毒瘀作祟,以本虚或本虚标实为主,治疗宜补益阴、阳、气、血,或合以祛风、化痰、解毒、化瘀通络。以及肾精不足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气滞血瘀证和痰饮壅盛证等七种证型的辨治施治方法及对应中药方剂及药物。高血压肾病病程长,缠绵不愈,属本虚标实证。其中脾肾虚损为发病的根本原因,风邪侵袭是发病的诱因,水湿、瘀血阻滞是疾病加重因素,病至晚期,浊瘀毒互结是肾功能持续损害和难以逆转的重要因素。李培旭主任医师结合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特点,提出治疗本病的八种常用治法:益肺补肾法,温补脾肾法,滋补肝肾法,活血利水法,益气养阴法,平肝潜阳法,行气活血法,化瘀祛痰法;总结了导师的五个临床验方、五个典型病案,并对导师独创、研制的治疗本病的专方专药—芪苇胶囊、肾衰胶囊进行了剖析。【结论】:李培旭主任医师从肝、肾两个方面着手,将高血压性肾病从本虚和标实两个方面分型辨治,多种手段并举,既重视补益肝肾,又结合祛风、化痰、解毒、化瘀通络,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临证用药灵活多变,遣方用药多有独到之处,且临床疗效满意。论文最后还谈了作者自己跟师后对本病的一些临床经验与体会。通过本文对李培旭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病的学术思想探讨,增加了我们对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信心,尤其是导师用“补气升阳化湿祛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肾病的经验,值得我们后学者去进一步探讨、发掘与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