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演建筑作为文化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彰显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扮演者文化传播和社会交往载体的重要角色。观演建筑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这其中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思潮的演进、社会审美观念的变迁,也包括戏剧创作和演出本身对与观演空间的探索。环境戏剧是由美国戏剧理论家、著名导演理查德·谢克纳提出的重要戏剧理论,在20世纪后期以来的戏剧革新尤其是空间层面上的创新里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该理论可以说是对空间选择和使用的“宣言”,对剧场空间的再定义提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的要求。国外的“沉浸式”剧场、国内的实景演出剧场以及以“又见”系列为代表的室内情景式剧场都体现着这一理论在当下戏剧演出革新和体验式经济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新的生命力。无论是戏剧理论本身对于体验的关注还是观众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都激发着戏剧空间体验的丰富性和多变性,作为与之对应的专属性剧场建筑则必须与之同步发展,既要注重自身的表达,也要满足演出对空间的针对性需求,而不再是普适性的舞台与观众厅的二元组合。本文以“又见”敦煌剧场项目为契机,以空间体验和戏剧体验为关注点,追溯环境戏剧这一理论本身,从建筑学的角度探讨这一戏剧类型对观演空间的特殊要求。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论文的第3章从“展”“演”结合的角度,探讨空间设计中场景的建构、动态化设计以及观演行为的引发和观演关系的建立;论文的第4章则从“间离”体验的角度,分析这类观演空间中陌生化的需求及具体实现手法。最后,这些分析与总结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第5章的“又见”敦煌剧场项目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