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豆异黄酮具有较高的营养学价值,在饲料及食品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其所含的异黄酮糖苷难以被动物体消化吸收。本课题从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入手,运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体菌种培育等方法探究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CCC 32589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优化、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土鸡养殖中,研究日粮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对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异黄酮具有较高的营养学价值,在饲料及食品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其所含的异黄酮糖苷难以被动物体消化吸收。本课题从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入手,运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体菌种培育等方法探究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CCC 32589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优化、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土鸡养殖中,研究日粮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对土鸡品质的影响,从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等方面探讨了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效果和机理。结果如下:1.产酶条件优化:以黑曲霉ACCC 32589为出发菌株,对其产β-葡萄糖苷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开展了碳源类型及含量、氮源类型及含量、温度、p H、摇床转速、接种量、装液量等单因素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产酶结果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方法,以所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作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得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0℃,碳源浓度为3.5%、接种量为6%、p为5,优化后得到酶活为41.57 U/m L。2.水解条件优化:将所产β-葡萄糖苷酶添加至市售土鸡日粮豆粕中,考察温度、酶添加量、p H、酶解时间对酶解的影响,以糖苷转化率为判断标准,分别进行温度、酶添加量、p H、酶解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得最佳水解条件:温度为50℃,p H为5,酶浓度为1 U/m L、时间为3.5 h,优化后得到转化率为94.82%。3.β-葡萄糖苷酶对土鸡生长的影响探究:选择160羽体重一致的21日龄土鸡,分为4组,依次为CK(饲喂常规日粮),T1(日粮中豆粕采用1/3的加酶豆粕进行替换),T2(日粮中豆粕采用2/3的加酶豆粕进行替换),T3(日粮中豆粕采用3/3的加酶豆粕进行替换),加酶豆粕指已经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的豆粕,研究该酶对婺农土鸡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试验过程中,各组婺农土鸡生长良好,无个体死亡,精神状态较好,羽毛有光泽。与CK相比,各实验组的体重均有提高,T2日增重提高了11.15%(P<0.05),T1和T3的日增重有提高的趋势(P>0.05)。各处理组间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示,日粮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可改善婺农土鸡的生长性能,其中以2/3加酶豆粕替换普通豆粕效果最佳。2)在屠宰率和胫长等屠宰指标中,CK、T1、T2、T3之间的数据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日粮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对婺农土鸡的机体组成和骨骼发育无明显影响。不同处理下婺农土鸡的心脏重量及心脏指数无显著差异,对比CK,T1、T2、T3在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方面有下降趋势(P>0.05)。日粮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可使婺农土鸡的盲肠长度显著缩短,缩短幅度为T3>T2>T1。3)婺农土鸡的胸肌和腿肌在各项肉质指标中表现出了类似趋势。在黄度、p H值和水分含量这三个指标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以T2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与CK相比,各实验组胸肌和腿肌的亮度降低、红度提高、剪切力减小,表明β-葡萄糖苷酶对土鸡肌肉的肉色和嫩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实验组较CK滴水损失率下降,说明大豆异黄酮吸收率的提高可减缓肌肉水分损失。此外,各实验组还表现出了粗蛋白含量上升的情况,表明肌肉中的营养成分有所提高。4)四项血清抗氧化指标中,各处理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β-葡萄糖苷酶对提高婺农土鸡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作用,且可使MDA含量显著下降。由此可以推断,大豆异黄酮吸收率的提升对改善婺农土鸡的抗氧化能力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在日粮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可对婺农土鸡产生积极影响,其中以2/3加酶豆粕替换普通豆粕效果最为显著,可有效改善婺农土鸡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对鸡肉质和营养成分的提升具有促进明显作用,显著增强了鸡的抗氧化能力。
其他文献
蓝莓(Vaccinium spp.)浆果中富含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是一种营养保健与经济价值均较高的水果,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但蓝莓果实小、产量低、成熟采摘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商业化种植成本投入较高。目前,有关蓝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青苷的生物合成与调控、需冷量以及有关果实品质的研究等方面;有关蓝莓花芽膨大与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规律,以及影响蓝莓果实大小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果实大小显著差异的南高丛蓝莓
水稻纹枯病是农作物重要真菌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的几乎所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水稻纹枯病抗性由数量遗传位点控制,目前尚未找到主基因抗性的水稻种质。培育具有数量遗传抗性的水稻品种可以防控水稻纹枯病。前期研究对水稻抗感基因型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对差异表达候选基因的RNAi转基因水稻进行接种鉴定,筛选获得了水稻纹枯病抗性相关基因OsSBR2,创制了ossbr2突变水稻株系、OsSBR2-RNAi水稻株系和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在种子休眠、气孔关闭、植物生长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植物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BA需由合成部位运输至作用部位,启动信号转导,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响应胁迫。ABA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已经研究的较为清楚,但是ABA转运机制尤其是长距离运输的研究较少。而ABA-GE作为ABA的一种衍生物,其转运蛋白和转运机制研究甚少。已有研究报道
<正>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尝试,90年代试点实践,到新世纪初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再到目前进一步细化、规范;先部属高校,后省(市)属高校,从职称到职务,从身份到岗位,从终身到聘用,一步步向前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聘用制改革牵涉方方面面,关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局,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毫无疑问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职工的高度关注。在经济体制
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光能,获取必需物质的基础,对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利用效率是实现水稻高产优产的有效手段。叶色突变体因其表型丰富且易于观察,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理想材料,对叶色突变体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有望进一步揭示光合作用机制,为培育高光效水稻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从粳稻品种春江06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斑马叶突变体zl7(zebra leaf 7),对该突变体
汞、镉和铅是有害的重金属,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有害作用。然而,水稻应对汞、镉和铅胁迫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水稻耐汞、镉和铅胁迫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对培育耐汞、镉和铅胁迫相关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调控方式。作为一种蛋白磷酸酶,PP2C在植物应对逆境的抗性和耐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水稻PP2C基因在耐汞、镉和铅胁迫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利用本
种间联结指在同一空间分布上不同物种彼此间的相互关联性,通常作为群落分类的一种依据,是探讨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及评判标准,对理解群落中物种共存、种群分布及动态演替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上世纪以来,种间联结的分析方法经过多次补充和完善,已经广泛运用于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多个领域。但是目前种间联结的测定往往只是对群落间物种相互关系的外在描述,得到的只是群落动态演替的现状或植物间竞争的结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K)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叶片衰老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细胞分裂素转运蛋白AtABCG14参与CK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主要负责将根部合成的反式玉米素(trans-zeatin,t Z)类CK通过木质部向地上组织运输,并参与地上组织CK的卸载和再分配。然而,AtABCG14转运CK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前
系统共生表示的是一种生态进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宿主相关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相似性能够反映宿主的系统发育关系。然而,这一模式并不一定持续存在,宿主特征、生活方式、环境条件等都可能影响系统共生的出现。目前已有许多科研人员在较广的生物分类范围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包括哺乳动物、植物根系、水生物种等,然而对于两栖动物系统共生的研究很有限。确定是否存在系统共生对于其机制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微生物群落研究是系统共
类病斑是指植物在没有明显的逆境、机械损伤或病原体侵害时产生的坏死斑,与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HR)产生的坏死斑非常相似。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研究防御反应机制、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理想材料。此外,水稻叶片衰老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是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众多因素参与调控水稻的类病斑和叶片衰老,包括温度、光照等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