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年死亡人数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行为,常为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此,研究影响胃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因素,寻求能准确判断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工作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表达失衡以及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 (CD44V6)的过度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MMP-2、TIMP-3和CD44v6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不典型增生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表达,进而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问手术切除的胃癌病例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9.31岁。所有患者术前未经化疗和其它药物治疗,并随机选择15例不典型增生胃粘膜组织和15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MMP-2、TIMP-3和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结果:MMP-2和CD44v6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胃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而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之间二者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TIMP-3的表达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之间,差异性显著(P<0.01);而胃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之间TIMP-3表达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MMP-2、TIMP-3和CD44v6蛋白表达在不同的患者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MMP-2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且此两种蛋白表达彼此具有相关性,即同时表达阳性的胃癌病例具有更加恶性的生物学特征。TIMP-3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均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相关性;胃癌组织中MMP-2和TIMP-3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MMP-2、TIMP-3和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