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轧制过程解析模型的开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质量无缝管的工业生产中。由于管材连轧过程的三维变形特征的复杂性,轧机的轧制工艺控制参数如轧辊辊缝、轧辊转速等,通常都是使用轧制模型计算得到的。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柔性轧制生产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生产中,以便最大化轧机的生产能力。在柔性轧制生产中,如何始终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和质量稳定性就成为了广受关注的课题。伴随着发展柔性化控制轧制技术而来的是对轧制控制技术的更高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不断改进现有轧制模型的迫切需要,以便能够实现对轧制过程控制的更高程度的科学合理化、自动化、智能化。然而,对限动芯棒连轧管轧制过程以解析模型的方式进行建模的工作却尚未实现,具体来说,对轧制过程中的管体形状和应力分布的解析建模、管体与轧辊接触形状的理论建模、轧辊工作直径的解析建模等都还尚未实现,这些问题的悬而未决很大程度上在阻碍着柔性控制轧制技术在热连轧管生产中的发展应用。具体而言,为了最小化初始工艺设定参数在现场轧机操作中需要的附加调整,轧制过程中的管体形状以及应力分布就都需要在真实轧制之前得到预测。预测管体形状是为了使得轧制高效达到金属流量平衡状态,预测其应力分布则是为了减少由于不合理的应力分布状态导致的轧制缺陷的形成。这就要求轧制模型能够把对管体形状的预测和对其应力分布的预测结合在其解析公式中。与管体几何形状以及应力分布的预测模型一样,轧辊工作直径的预测模型和轧制力预测也都是轧制模型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了能够适应柔性轧制中灵活的变形分配,轧机转速的设定模型需要使用解析模型而不是经验系数模型。因为经验系数模型越来越满足不了大变形调整中的灵活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轧机机架并不是理想刚性的,其弹性变形可以导致实际辊缝在轧制过程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预测轧制力以便在真实轧制开始之前就确定进行相应的辊缝补偿。所有这些需求都要求开发一套可以用于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轧制的工艺解析模型。本文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解析模型,能够用于解析计算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轧制过程的管体几何轮廓形状、管体应力分布、轧辊转速以及轧制力等工艺要素。通过在企业进行热连轧无缝钢管生产试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从验证结果上看,模型预测的管体截面形状与实测值的符合度很好,在横截面面积上的误差范围是0.8~2.5%。用本文所述模型计算出的理论轧辊转速能够直接被用于连轧管生产。从现场试轧结果看,现场操作中需要的对初始辊速的附加调整的辊速范围没有超过4%。从现场记录的稳定轧制状态的轧制力数值看,模型对轧制力预测的平均误差值约为5.5%。总体上看,工厂轧制试验的结果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使用模型进行理论试算和对比分析,确定了管体与轧制工具之间的摩擦条件对轧辊工作直径值的计算结果有不可忽略的影响。由于避免了传统经验系数模型的缺点,本文所述模型具备的预测精度和适应性为实现连轧管的柔性轧制控制奠定了基础。通过以力学原理为核心建立理论算法以确定轧制过程中的管体几何形状和应力分布、轧辊工作直径以及轧制力等工艺关切要素,本文的建模工作不仅推动了生产中轧制控制工艺的改进,也增进了对限动芯棒连轧管工艺过程的物理本质的理解。
其他文献
现有的临床敷料功能单一,其缺乏具有持续吸收组织液,可定制形状,以及引导组织再生和恢复生理功能状态等特性,导致治疗慢性伤口仍然是再生医学的重大挑战。慢性伤口可导致皮肤结构完全受损,并伴有一系列症状,如持续炎症、活性氧(ROS)过度生产、疼痛、易感染、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等。本文基于慢性伤口微环境的复杂性,构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多功能DNA水凝胶敷料,并探究了其在糖尿病溃疡性伤口和三级烧伤伤口的应用。主要
学位
RN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与众多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对人体自身RNA异常表达和突变的分析,还是对入侵人体并引发疾病的病毒RNA进行检测,都已经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标准。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爆发,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RNA进行检测成为预防COVID-19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COVID-19的大流行,缺乏检测仪器
学位
科技创新驱动是保证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等多个方面入手,破除了原有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诸多制度约束,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发展活力,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要求与新趋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驱动效应的研究尚有诸多问题未进行深入剖析,造成了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效应未发
学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各地经历了大规模的房屋拆迁。房屋拆迁所得到的补偿会形成对家庭财富和收入的外生冲击,进而影响到劳动供给、家庭创业、消费、储蓄及金融资产投资组合等家庭经济行为。研究房屋拆迁对这些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制定促进居民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拓展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渠道的政策提供实证证据和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流动
学位
股票市场是一个非线性、非平稳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股票市场开展复杂网络建模和应用研究,可为股票市场监管者在挖掘演化特征、优化政策实施和预测波动行为等方面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论文以我国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股票市场复杂网络模型,从股票市场稳定措施和市场波动行为预测两个方面展开了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考虑时间偏移的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皮尔逊相关系
学位
2020年至2022年间,我国银保监会先后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文件内容揭示了信用风险管理及风险模型的建立是互联网借贷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关注重点和工作重心,强调商业银行应加强自主风控能力,进一步完善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贷款管理。金融科技的运用使得信用风险识别更加准确且高效,技术驱动下的信贷数据挖掘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训练,识别和
学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环境规制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能源效率提升是深化能源革命的关键所在。厘清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是推进“能源—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议题。因此,本文以“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为研究视角,构建“体系分析—时间效应—空间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展开实证分析:一是运用全局熵值法和Super-EBM-
学位
投资组合理论自提出以来便是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受金融系统本身随机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金融资产的收益呈现出模糊和不确定的特性。此外,由于投资者拥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且很难做到“理性经济人”,金融资产的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及交易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金融领域投资组合选择这一现实问题,将投资者的定性分析与投资组合模型的定量计算相结合,利用犹豫模糊语言决策方法得到不同
学位
为应对全球日益增长的绿色发展需求,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绿色经济,陆续推进碳中和目标,并不断加强对民众的环境保护教育。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生产绿色产品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这也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供应链管理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逐步转型升级。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发展。绿色创新是生产绿色产品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越
学位
现实中,投资者除了面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之外,还面临背景风险,即其他外生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其中,乘性背景风险是背景风险中的一大类,如通货膨胀、汇率风险等具有乘性性质,对投资组合有显著影响。目前考虑乘性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概率论进行的,均假设证券收益和背景风险是随机变量。然而实际上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突发事件通常会使得历史数据无法有效反映真实频率,因而不得不借助专家估计来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