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对于企业学习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也备受学术界青睐。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创新主体备受学术界关注,而如何激励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是企业和学术界一直想要攻克的难题。学者们主要是从两个大的方向来展开研究的:一是企业外部因素视角,如市场结构、宏观经济、体制环境、产业政策等;二是企业内部因素视角,如企业异质性、公司内部治理等。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影响企业创新的外部因素,并且研究成果已经相当全面。后期研究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开始关注影响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比如管理层特质、企业特质等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企业行为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全新视角出发,分析其与企业战略变革方面的关系。根据企业行为理论,企业作为一个以目标为决策导向的组织系统,在评价企业实际绩效的过程中会设定一个令人满意的参考点即业绩期望水平,而企业实际绩效与业绩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将影响企业对现有策略或惯例的调整。参考点即业绩期望水平,不仅产生于企业内部基于过往业绩的自我评估,即历史业绩期望,还产生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目标水平,即行业业绩期望。当实际经营业绩水平低于业绩期望水平时,企业是处于业绩期望落差状态;当实际经营业绩水平比业绩目标或期望水平高时,企业处于业绩期望顺差状态。本文在梳理企业创新和业绩期望差距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行为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全新视角出发,在机理和实证两个层面上分析和验证业绩期望差距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机理层面上,首先,以业绩期望水平为参考点,将业绩期望差距细分业绩期望落差和业绩期望顺差;其次,借鉴组织风险偏好模型,以“生存点”和“成功点”两个更加细化的参考点为依据,将业绩期望落差细分为经营困境和破产威胁两个场景,将业绩期望顺差细分为绩优经营和成功经营两个场景。分别阐述业绩期望落差和业绩期望顺差在不同参考点的四个场景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上述的影响在不同企业性质间是否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研究假设。实证层面上,基于2011-2017年130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共7年的样本数据,根据业绩期望差距的测算方法,测算出业绩期望差距指标,并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期望差距和企业创新的相关现状。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样本数据和测算结果,构建指标体系和实证模型,运用Stata SE15.1软件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进而验证研究假设。本文研究发现:(1)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呈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创新的强度会随着业绩期望落差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业绩期望顺差与企业创新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U”型关系,即企业创新会随着业绩期望顺差程度的不断增大而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业绩期望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不同的企业性质间存在异质性。无论是业绩期望落差还是顺差状态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可能会削弱上市企业创新。实证结果显示,削弱系数为-0.3497和-0.3472,都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4)管理层薪酬水平与企业创新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上市企业创新会随着管理层薪酬水平的增加而增加。(5)上市企业的冗余资源能促进企业的创新,较低的财务杠杆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上述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业绩期望差距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帮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正确看待企业所处的业绩期望落差或顺差状态、提高管理层在应对落差和顺差状态的四种场景时的决策能力,为上市公司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