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是青少年(尤其是处于小升初过渡时期的初中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除了增加个体痛苦的心理感受之外,抑郁还会影响个体认知事物的方式、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而且与吸烟、自杀等不良行为相关联。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行之有效的抑郁预防和干预方案,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卫生。本研究旨在考察针对初中生研制的学校归属感智慧干预方案能否显著降低青少年抑郁,并探讨学校归属感是否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以及神经质是否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学校归属感的提升制定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案,也对今后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选取了重庆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为被试。在随机对照实验中,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向实验组分发有关学校归属感的阅读材料,向对照组分发与归属感无关的阅读材料。要求被试在阅读完材料后进行内化干预信息的书写任务。这些材料是在实验前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整理得出。在干预实施前进行前测(T1),收集学校归属感和抑郁的数据;在干预实施后第二周进行第一次后测(T2),收集学校归属感和神经质的数据;在干预实施后第四周进行第二次后测(T3),收集抑郁的数据。参与三次数据收集的完整被试有316名(实验组157名,对照组159名)。研究结果表明:(1)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抑郁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表明该智慧干预是有效的。(2)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智慧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进而降低个体的抑郁水平,学校归属感在智慧干预与抑郁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3)神经质在智慧干预与归属感之间(中介链条前半段)具有调节作用,智慧干预能显著改善低神经质者的学校归属感进而改善抑郁状况,但不能显著改善高神经质者的学校归属感和抑郁状况,神经质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符合“杯水车薪”的模式。综上,智慧干预可以通过提升学校归属感进而预防青少年抑郁,智慧干预的积极作用在神经质水平较低时更加明显。因此,在肯定学校归属感这一智慧干预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应对这种干预方案的作用过分乐观或夸大,还应重视神经质这类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上述发现凸显了青少年抑郁预防效果的个体差异,强调了开展“精准心理卫生”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