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城镇化进程得到了全面推进。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发展空间的匮乏引发出一连串的弊端,如:人民生活空间不足、道路交通堵塞、城镇绿化面积不足等。为了提高城市容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化建设向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拓展,开发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结构势在必行。同时为了解决一、二线城市用地紧张和储备土地不足的矛盾,许多建筑开始向山区的坡地地带发展,充分利用尚未开发的山坡地。但与常规的平地地下结构相比,因山坡地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下水位的变化也大,季节性雨水也使得水位出现变动,勘察资料提供的抗浮水位与实际水位可能相差甚远,结构和岩土设计工程师在工程设计时如果对地下水的作用认识不足就会引发工程地下结构的抗浮失效事故。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地下结构的抗浮设防水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介绍了国家当前的相关设计规范,指出现行规范缺少对坡地建筑地下结构抗浮水位的明确条文规定。同时对当前在工程中常用的各类抗浮措施进行介绍,重点论述了关于抗浮锚杆的研究成果。其次,分析了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的渗流特性和基本定律,阐述了几种现有的坡地建筑地下结构浮力分析理论,利用修正的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原理对广东江门鹤山某山地工程的地下结构地下水浮力进行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不同情况下坡地地下室结构底板的地下水浮力变化特点,将分析结果与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该项目地下室结构底板的抗浮水位和浮力大小。第三,基于该工程实际案例,分析该工程地下室底板被地下水顶托开裂涌水的抗浮失效的原因,指出该工程事故为局部抗浮失效事故。同时通过对不同抗浮加固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从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方便性出发确定最终的抗浮加固设计方案为加厚地下室结构底板、设置抗浮锚杆和排水泄压的综合加固方案。该加固工程经过一个雨季期的检验,经处理后地下室新浇筑的混凝土底板表面再未出现开裂渗水或破损现象,表明按照本文研究成果确定的处理方案是可行的。最后,针对坡地建筑地下结构的特点进行相关分析,指出抗浮锚杆为坡地建筑结构抗浮设计时具备优势的抗浮措施,故对抗浮锚杆进行了相关讨论。重点介绍了抗浮锚杆的构造、分类和工作机理。基于抗浮锚杆的工作机理,探讨了影响抗浮锚杆抗拔力的因素;利用有限元软件针对不同抗浮锚杆的影响因素进行单一变量模拟,确定各种影响因素下抗浮锚杆的受力特性,总结锚杆抗拔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锚杆设计和施工的注意要点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坡地建筑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及抗浮事故处理具有工程应用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