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实验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的是在无模板剂的条件下通过纳米片状Y(OH)CO3:Eu3+水热200℃温度下保温两小时处理后,卷曲成空心纳米管再组装成花状放射结构的产物,最后烧结成纳米发光材料Y2O3:Eu3+。实验过程当中,以Y(CH3COO)3﹑Eu(CH3COO)3为原料,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出水热前躯体Y(OH)CO33:Eu+。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吸附的CH3COO在形成纳米薄片前躯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EG的应用保证了前躯体的分散性和单一性。实验通过减少Y(CH3COO)3的浓度来控制组成花状结构Y(OH)CO3:Eu3+空心管的数量以及形貌从管状转换成纳米球形,然后分别得到纳米管长度约为150nm,直径25nm左右的产品;纳米球直径约为30nm。在600℃烧结2小时后得到Y2O3:Eu3+。在紫外光(254nm)激发下两者都有很强的红光发射(611nm),表现出Eu3+的特征发射峰。第二部分,单一的纳米棒和纳米片Y2O3:Eu3+发光体用NaOH做沉淀剂,选用不同的钇源Y(NO3)3﹑YCl3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和适当的滴加原料的顺序制备而成。两种不同形貌发光体都表现为红色(611nm,5D0→7F2)发光性能。但是发射强度有所不同,这可以从两者不同的激发和吸收光谱得到解释。整篇论文中用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荧光光谱仪(PL)以及电子衍射透射电镜(TEM)等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和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