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桉树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砷胁迫对桉树生物量、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对桉树抗氧化酶系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和部分巯基物质(非蛋白巯基(NPT)、谷胱甘肽(GSH)和植物螯合素(PCs))含量的影响;研究了砷在桉树根和叶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并从砷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桉树的抗氧化酶系统和巯基物质的螯合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桉树对砷的解毒机制。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浓度砷能显著抑制桉树生长,使桉树受到较强的氧化性损伤。低浓度砷(5 mg/L和10 mg/L)胁迫7 d和14 d时,桉树根、茎和叶的生物量及根和叶中MDA含量较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低浓度砷胁迫对桉树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高浓度砷(20 mg/L和30 mg/L)胁迫时,桉树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减少,MDA含量显著性增加,高浓度砷能抑制桉树生长,使桉树遭受较强的氧化损伤。(2)根部对砷的滞留作用及限制吸收作用是桉树解砷毒的重要机制。砷胁迫时,桉树各部位砷的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大部分砷存储在根部(76.9%-88.9%),砷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受到限制,能减轻砷对桉树地上部的毒害。砷胁迫时,随砷浓度的增加桉树根中砷积累量先增加后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一定的限制吸收作用。(3)可溶组分对砷的区室化作用、细胞壁组分对砷的固定作用及根中部分砷转变为氯化钠提取态是桉树解砷毒的重要机制。砷胁迫时,桉树根和叶中的砷主要分布在可溶组分(分布比例分别为66.3%-79.9%和50.6%-53.8%),其次是细胞壁组分(分布比例分别为14.6%-23.2%和35.6%-39.9%)。砷胁迫时,根部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乙醇提取态(29.5%-40.00%)、去离子水提取态(28.3%-32.3%)和氯化钠提取态(24.1%-33.8%)。随砷胁迫浓度的增加,乙醇提取态的砷的比例先基本不变后减少,去离子水提取态的比例先增加后保持不变,氯化钠提取态的比例先减少后增加。根中部分砷与果胶酸盐或蛋白质的结合,增加了氯化钠提取态的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砷对桉树的毒害。另一方面,大量的砷未能向更稳定的化学形态转变,说明桉树较易受到砷的毒害。(4)低浓度砷胁迫时,桉树的抗氧化酶系统和疏基物质的螯合作用能缓解砷对桉树的毒害作用。低浓度砷胁迫7 d时,桉树根中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增加,减缓过氧化物积累,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高浓度砷胁迫时,根中SOD和CAT活性较最高值显著性降低,叶中CAT和POD活性较对照显著性降低,大量过氧化物积累,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大大降低。低浓度砷胁迫时,桉树根和叶中巯基物质NPT、GSH和PCs含量增加,巯基物质的螯合作用对桉树抵抗砷胁迫的毒害有重要意义。砷胁迫14 d时,随砷胁迫浓度的增加根中PCs含量显著性减少,PCs对砷的螯合作用和解毒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