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发现,年龄25~49岁的成年人偶尔锻炼人口比例最大,将这部分行而不足的人群转化为规律锻炼人群意义重大。其中,中学教师因体育锻炼缺乏而超过半数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本研究以偶尔锻炼中学教师为对象,旨在通过将他们的运动参与转化为规律锻炼,使他们获得充足的心理和心理效益。目前主流的体育锻炼理论均从理性决策出发,忽略了非理性决策对运动参与的预测作用。因此本研究以熟虑—冲动模型为出发点,构建并检验偶尔锻炼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理论模型,考察自我控制特质水平的高低对熟虑和冲动系统对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偶尔锻炼中学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支持。预研究:采用ActiGraph GT3X检验了国际身体活动长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long,IPAQ-L)中休闲时间体育锻炼分量表的效度,结果发现问卷锻炼量与GT3X所有指标均存在中到高强度的显著相关,与中强度到高强度活动时间(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的相关达到.86,IPAQ-L效度良好。并建立了 IPAQ-L休闲时间分量表与GT3X指标间的函数关系,为正式研究中体育锻炼的精确测量提供依据。研究一:本研究采用纵向实验设计,对河南某市年龄在25~49岁间的547个未达到ACSM规律锻炼标准的偶尔锻炼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程序测量,构建并检验熟虑—冲动模型在偶尔锻炼中学教师的适用性。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可以接受,熟虑系统—态度、主观控制感、锻炼动机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意向,意向和主观控制感可直接预测体育锻炼,冲动系统—情感联结、趋近运动、偏向运动和偏向久坐可以直接预测体育锻炼,熟虑和冲动系统共同解释体育锻炼方差的39%,其中熟虑系统对体育锻炼方差的解释率为27%,冲动系统解释体育锻炼方差的12%。研究二:进一步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了自我控制特质在意向、主观控制感、情感联结、趋近运动、趋近久坐、偏向运动和偏向久坐对体育锻炼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自我控制特质对熟虑系统和冲动系统的调节作用基本成立。意向、主观控制感和偏向久坐与自我控制交互项对体育锻炼起正向预测作用;偏向运动与自我控制交互项对体育锻炼起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特质对意向、主观控制感、偏向运动与偏向久坐对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成立。虽然情感联结、趋近运动和趋近久坐与自我控制交互项对体育锻炼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控制特质在情感联结、趋近运动和趋近久坐对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不成立。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熟虑—冲动模型适用于解释、预测偶尔锻炼中学教师的运动参与。其中熟虑系统影响最大,冲动系统次之。(2)熟虑和冲动系统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受自我控制特质的调节。自我控制特质高的个体,熟虑系统对体育锻炼影响更大,自我控制特质低的个体,冲动系统对体育锻炼的影响更大。因此,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需考虑人格特质:自我控制高的人,针对熟虑前因干预可能更有效;自我控制低的人,非理性干预可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