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中时量成分与事件名词的两种组配方式:Ⅰ时量成分+事件名词;Ⅱ事件名词+时量成分,如“夫妻三年”、“三年夫妻”,“海湾战争十年”、“十年海湾战争”等。文章首先从语义及语法两个角度分析组合中包含的两个组成部分:时量成分与事件名词。时量成分根据测量方式不同可分为计量和评估量,根据计量对象不同分为时段、时频及次序时量,根据表述方式不同分为本体时量和代体时量,根据量的确定性与否分为定量和不定量。时量成分在测量和表述上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表示为基数词+时间名词、每(隔)+基数词+时间名词,序数词+时间名词等格式,在句中可以作主、谓、宾、定、状、补各种成分。事件名词包含雨雪风霜、天灾人祸、社会活动、时间阶段、人物关系、过程阶段、代指行为、抽象意义等八类词语,兼具事物性和动作性两种特征,在句中不仅能和名量、动量、时量等量词成分结合,还可与动词、方位词搭配。在“时量成分+事件名词”组合中,因时量成分不同,可分为有量组合与无量组合,等量组合与减量组合,定量组合与不定量组合;因事件名词不同,可分为显性量组合与隐性量组合,述人组合与非述人组合,可控组合与非可控组合。这一组配方式中事件名词具有【一特指性】【+时间性】语义特征,时量成分也包含时段、时频、次序时量成分三种形式,“时量成分+事件名词”组合具有省略、修辞、扩展的语用效果。“事件名词+时量成分”组合多用于新闻标题中,因此这一组合中的事件名词具有【+特指性】【+时间性】语义特征。时量成分包含时段与次序时量两种格式,且包含[+确定性],在表达上具有“指长”或“指短”的效果。根据事件名词的持续性及瞬间性不同,时量成分也出现了状态持续时间、瞬间动作后延续时间和时点持续时间三种形式。在语用效果上,这一组配方式体现了新闻标题的报道性、话题性、称名性、隐含性、简化性的特点。这两种组配方式义项相同,结构相反,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文章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差异,并寻求可以相互转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