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离子注入壳聚糖和线虫的实验中发现,过量的尿素可以抑制线虫生长,加入壳聚糖又可以将尿素‘固定’在发根周围,由此提出化肥“固定化”概念,发明了化肥控失技术,进而将该技术转化成产品——控失化肥,并实现了产业化。这对控制地表水农业面源(化肥)污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论文从化肥控失剂筛选展开,其目的是找到一类环境友好、价格低廉、高效控失的材料或材料复配物。通过制定评价指标,建立了实验模型,加快了筛选进度,最终选用凹凸棒土复配物取代壳聚糖,大大降低了控失剂成本。利用化肥行业现有的造粒工艺加以改进,生产出控失化肥。实验表明,控失尿素和控失氯化铵的淋溶控失率分别为35-50%和30-45%。
论文初步研究了控失化肥的控失机理。为了简化,以凹凸棒土一聚丙烯酰胺一尿素体系为模型,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聚丙烯酰胺一尿素二元体系中,聚集体形成微纳级纵横交错的互穿网络;在凹凸棒土棒晶一尿素体系中,有水条件下的二元体系重结晶,使得棒晶拉开分散形成多孔结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凹凸棒土、聚丙烯酰胺与尿素之间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作用,在某些位点可能有氢键和范德华力存在。Zeta电位和孔隙率测定发现,聚丙烯酰胺通过高分子架桥作用使凹凸棒土胶粒脱稳,增大了凹凸棒土的比表面积。通过水和乙醇洗涤、高温蒸发和离子束刻蚀技术将三元体系中的尿素剔除,可见凹凸棒土棒晶—聚丙烯酰胺呈现‘鸟巢’状的微纳结构。这说明,在尿素的重结晶和聚丙烯酰胺的脱稳作用下,凹凸棒土被分散开并呈现多孔网络结构。聚丙烯酰胺和尿素在水溶液中形成纵横交错的微纳级的互穿网络,网格内镶嵌有尿素。这种结构增大了聚丙烯酰胺/尿素复配物从凹凸棒土多孔结构中向外迁移时的物理阻滞作用,从而降低了迁移率,减少了养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