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审美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他们的审美范围日益扩大,审美评价也逐渐形成,审美感受日益增强。因此,在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同时,要明确美术欣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美术欣赏可以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美术欣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因为美术是一门视觉的艺术,人们观赏美术作品是以视觉作为引导,是以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的,因此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扩大其知识领域,当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和艺术实践有意接触体验,并从中感到惬意和兴趣时,其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便随之逐渐得到提高。要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表象储蓄,才能培养其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美术知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及意义的理解,并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照、比较,加深对其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欣赏课教学的要求,同时还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互动式、主动、探索、合作式等等。以及注重课后拓展,拓宽学习领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如果违反了审美的规律,就会影响和阻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不替代学生去感悟和认识,而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