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1岁以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感染情况;通过比较肺功能检查结果以了解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改变,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等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34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年龄为1个月~1岁。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喂养量、呼吸频率、胸壁吸气性凹陷征、鼻翼煽动或呻吟、精神状况),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入院24小时内通过无菌负压吸痰管抽取鼻咽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3型、腺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博卡病毒,RT-PCR检测人鼻病毒(HRV)、人类偏肺病毒。采用德国耶格公司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仪对21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包括66例RSV阳性、23例HRV阳性)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并根据病原、临床严重程度分组,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病毒病原学分析:(1)343例患儿中156例至少有1种病毒检测结果阳性,总阳性率为45.48%。其中混合感染15例,HRV混合感染多见。(2)156例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首位是RSV,占29.15%,其次是HRV,占13.99%。(3)RSV感染在不同月龄段的感染率差异:1~3月龄组感染率为37.50%,4~6月龄感染率为25.00%,7~9月龄感染率为20.90%,10~12月龄感染率为14.29%。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着月龄增长,RSV检测阳性率逐渐下降。(4)毛细支气管炎在不同季节的病毒感染率:春季感染率为35.71%,夏季感染率为37.04%,秋季感染率为47.76%,冬季感染率为53.62%。冬季感染率高于春、夏季感染率。(5)RSV在不同季节的感染率差异:春季感染率为17.86%,夏季感染率为1.85%,秋季感染率为28.36%,冬季感染率为47.10%。除春季与秋季无差异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HRV在不同季节的感染率差异:春季感染率为15.48%,夏季感染率为31.48%,秋季感染率为14.93%,冬季感染率为5.80%。除春季与秋季无差异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肺功能特点:(1)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Ti/Te、TPTEF、TPTEF/TE、VPEF/VE均明显降低,RR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T/kg无明显差异。(2)RSV组较HRV组RR明显增快,Ti/Te及TPTEF明显降低,而TPTEF/TE及VP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越严重,RR越快,TPTEF/TE、VPEF/VE 值越低。结论:1.RSV是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HRV也占重要地位。RSV感染1~3月龄组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着月龄增长,RSV检测阳性率逐渐下降。毛细支气管炎冬季病毒感染率高于春、夏季感染率。RSV冬季高发,而夏季感染率最低;HRV夏季高发,而冬季感染率最低。2.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检测呈小气道阻塞性改变,RR、Ti/Te、TPTEF、TPTEF/TE及VPEF/VE具有高度敏感性。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组比HRV组所致肺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4.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