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话本小说基本创作动机及其对文本叙事的控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作主体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人生社会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在他们大脑中经过加工与质变时,被创作主体付诸创作实践,文学作品因此而生。明清话本小说是创作主体以话本小说为载体,体现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里对社会生活以及人文思潮的体验的过程。   明清话本小说作家大多是科场措北、人生失意的落魄文人,他们饱读经史,腹有诗书。他们作为文人的对生命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又促使他们在作品中流露着鲜明的劝惩教化特色,想达到扶正封建社会风气、重建封建社会一般秩序的目的。他们在作品中大谈封建伦理教条和因果报应,一方面的确为遏制日益崩溃的封建礼教起到了积极作用,惊回顽薄,顽石点头。但明显地,这些作品重教化而忽略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使得一些作品成了教化的工具,降低了小说本身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他们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弊端冷静地分析与揭露。他们以话本小说疏泄心中愤怒与不平,以求获得他们心理上的缺失性欲望。他们好发议论,多有愤激之语。这显示出作家们对时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出他们拯救世风的强烈欲望。文学作品固有的消费与娱乐功能,又使得话本小说自然地具备了娱乐消闲的创作动机。而且,话本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恰是心学的“疯狂”发展时期,“好货好色”等人欲物欲被赤裸提倡,而作家们也迎合了读者的消费欲望。但到清初之时,传统的儒家思想得到回归,话本小说的创作变得边缘化、休闲化。   劝惩教化、抒愤炫才、娱乐消闲是明清话本小说的三大基本创作动机。同时,这三大基本创作动机也对小说的文本叙事形成明显的控制,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构撰上。这些动机促发话本小说在一时期繁荣鼎盛,在其作为大的边缘文学的存在里,永远明星闪烁,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年轻的汪曾祺即崭露头角于文坛,他以极富个人特色的写作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实验性小说创作。在这批创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本土文学的影响,而且可
作为生长在江南地域的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潜移默化地受到江南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文本凸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本文试从地域文化的自然地理、人文风俗等方面来阐述戴望舒
清代弹词小说《再生缘》与现代苏州弹词本《再生缘》是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用两种文学体裁完成的作品。弹词小说《再生缘》从传统封建意识中唤醒广大民众,吹响了妇女解放的号角。
在文学发展史上,“多余人”是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奥涅金和方鸿渐是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形象,相隔一个世纪,却有着相同的多余性,他
在《文心雕龙》诸多的评点家中,纪晓岚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家。纪晓岚见识卓越,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但是因为纪晓岚对《文心雕龙》的评点过于零散,不成体系,所以他对于《文心雕龙》
学位
施特劳斯《显白的教诲》中,提到莱辛思想的转变与回归。莱辛回归到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两种教诲方式:“显白写作和隐微写作”。莱辛在思想上对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教诲传统
本文通过分析梦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流变,提出梦意象的发展在中唐时期出现重大转变,以“梦”为题材的作品呈现出感伤的倾向。梦意象具有虚拟性、理想性、批判性等特性,中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