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e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旅游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旅游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等多种形式。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实现从常住地到达旅游目的地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同时还属于旅游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决定着旅游者的愉悦度与满意度。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区位特征和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各种交通工具的合理组合与使用,对于丰富旅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作为一种新兴起的交通方式,在发展区域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铁具有运量大、舒适安全、班次频率高等特点,逐渐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高铁既给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会,也造成了一定的挑战。目前国内关于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本文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高铁带来的旅游效应进行研究,丰富了以往主要以定性描述方法为主的研究视角。本文着重分析了高铁对旅游流、旅游者行为、旅游市场营销、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把山东省作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研究中提出了山东省的高铁旅游现状、机遇以及存在问题,通过对山东省高铁与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推动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旅游时间价值、可达性、旅游收入等指标的变化,最后得出了山东省在高铁影响下区域旅游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特点。研究发现,高铁使得旅行时间价值和可达性有了质的提升,促进了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提高了旅游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向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第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已有的相关理论和数据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本文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在充分研究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高铁的特征以及带来的旅游效应,重点分析了同城化效应与可达性效应。然后从高铁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旅游流、旅游者行为、旅游市场效应以及产业政策的影响变化。  第三,分析了山东省的旅游现状,指出了山东省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通过旅游时间价值分析、可达性分析、消费情况分析等方面运用定量的方法阐述了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四,总结了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并对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并且以山东省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其他文献
以“硬汉”示人的海明威,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被感情打败。他的四段婚姻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的谈资。如今,海明威的挚友将出新书,公开海明威人生最后时光的谈话以及他对自己—生情感的总结。 现年94岁的AE霍契勒被喻为海明威的“第四子”,在海明威晚年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1966年发表《爸爸海明威》一书,记录了他们最后的谈话。当时,海明威遗孀玛丽曾试图阻止他发表该书,因为书中包含一些私密谈话。  一些谈
“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先生于2015年美国东岸时间6月17日下午一时(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一点)在美国纽黑文去世,享年102岁。“或许只有像张充和那样精于昆曲和书法,并彻底经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才能真正了解昆曲的意境。”张充和的生前好友、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回忆说,“充和永远是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  张充和曾用过众多笔名  张充和先生性格淡泊,对于自己、家族的事迹并无心记录。《天
“除去虚名和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这是创新工场创始人、“梦想导师”李开复经历过癌症的病痛折磨之后,在6月27日首映的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的片尾对生活的追问和思考。  这部纪录片,以李开复罹患癌症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的重新定位和思考为背景。片中,李开复自述了历经两个月确诊、六个月化疗、九个月休养的经历,并坦言“一度认为自己活不过100天”的绝望。李开复更是首度在片中披露了留
编者按:近日,一篇莫言的旧文《陪女儿高考》引发很多网友感慨。文中莫言描述陪同女儿参加高考时的心情与感受。写下这篇文章的莫言,不是蜚声国际的作家,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只是一个高考考生的父亲……摘自作家出版社出版《会唱歌的墙》。  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很有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订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
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领域均发展较为迅速,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带来较大变化.其中,数学信号的出现与应用,是其发展期间的重要标志.当代社会,社会各界较为重视电子信息工程
在浩瀚的时空中,每个人都站在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希望之间,如果说岁月是磨石,那么读书便是洗脑,是精神上的越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读《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尤为重要。  从1516年世界出现了乌托邦,到1827年社会主义概念出现;从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到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人类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