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某高校餐厅集体就餐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开展人群干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对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血脂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体格及生化指标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在靶标选择上提供新思路。通过研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液油(palm olein,POL)和可可脂(cocoa butter,CB)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olive oil,OO)对中国青年健康人群常规血脂指标和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影响,为指导居民合理搭配膳食和科学选择食用植物油脂,预防血脂异常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募集南京市某高校餐厅中规律就餐的在校大学生36名,男女各18名,采用5天称重记账法和24h膳食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膳食调查,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进行评价。(2)在南京市某高校中招募在校大学生,测量其体格指标并采集空腹血,检测血清各项生化指标并通过Lipoprint系统检测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3)将招募的志愿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72名受试者,通过SAS9.21随机分成3组进行油脂膳食干预。研究采用随机交叉3×3拉丁方设计,研究周期共18周,开始是2周的基线期,后进入3阶段的试验期,每阶段试验期为4周,每阶段试验期间有2周的洗脱期。3组受试者于3个试验期交替食用分别富含三种试验油的膳食,并调查每阶段试验期受试者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每阶段试验期前后收集受试者的各项体格和生化指标,双人双机录入数据并通过SPSS19.0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探讨三种试验油对青年健康人群各体格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1)调查对象中,男性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维生素B1、维生素E和铁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脂肪、膳食纤维、胆固醇、总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钙和钠的摄入量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供能百分比男女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共84名(男性40名、女性44名)年龄范围在2029周岁的学生纳入调查。男性体质指数、腰臀比、极低密度脂蛋白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女性,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l、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平均粒径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该人群中脂蛋白a异常率达27.4%且仅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265,P=0.015),低密度脂蛋白平均粒径与腰臀比、甘油三酯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等众多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3)共67人(男33人,女34人,年龄2029岁)完成干预研究,各阶段三组间常规指标基线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所用的棕榈液油、可可脂和橄榄油分别含有34.5%、64.45%和17.2%的饱和脂肪酸,三种试验油甘油三酯主链sn-2位置上分别含有95.7mol%、100mol%和100mol%的不饱和脂肪酸,每种试验油约占每日总脂肪摄入量的40%,约占每日总能量的11.3%。三组受试者经膳食干预后,POL膳食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OO膳食组(P=0.034),但所有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它各项体格指标和生化指标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该学生群体男性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女性,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符合中国居民膳食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校园餐厅应增加全谷物类及杂豆类食材的使用并控制钠盐的使用量;(2)青年男性较青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高,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平均粒径可间接反应多项心血管疾病不利因素的水平及变化趋势,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另外脂蛋白a水平异常不容忽视;(3)尽管棕榈液油和可可脂较橄榄油饱和度更高,但三者对青年健康人群各体格指标、常规血脂指标、各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指标及一系列次级指标产生的影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