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

被引量 : 56次 | 上传用户:baiyomk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两会”越来越为媒介所关注,每年三月,国内外新闻记者聚焦人民大会堂,激烈的新闻争夺战成为每年春天北京的一道风景线。从历史来看,“两会”曾有秘密召开,待会议结束才发布公告的情形。从会后发布新闻公报到媒体全程同步报道,“两会”报道总量从十几条到十几版,采访“两会”的记者从二三百到二三千,这些不过十余年、二十余年、三十余年的事情。三十余年间,媒介“两会”报道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本文从媒介社会学视角开展研究,运用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978年至2011年“两会”报道进行考察,结果显示:首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轨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特点。将这一特点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之下,会发现但凡大背景比较宽松,《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就会比较放得开,能传递更多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反之则显得比较沉闷。与之同时,每一阶段“两会”报道中关注比较多的新闻事件要素必然是当时社会公众关注较多的方面。其次,《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轨迹表明,不同时期的“两会”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反映了社会情境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日报》对社会情境的理解和应对。也就是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既报道了“两会”新闻,也展示了整个社会场景,同时又反映了媒介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的作为与困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媒介只能受限于社会情境的影响。其三,从微观构造和修辞构造两个层面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到1978-2011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这两个层面都有变化。这些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各个阶段的变化各有不同。而从宏观构造层面来看,从民主的视角来报道和解读“两会”是《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从未发生变化的主题框架,不断演变的只是在这一框架下民主的程度与表现。1978-2011年的《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正是通过“两会”这一窗口呈现了1978-2011年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讲述了中国民主进程的故事。
其他文献
独特的地域文化蕴育了徽州众多的古村落。徽州古村落群的高度集聚效应,诱发了区内古村落旅游资源的集聚屏蔽竞争,同时古村落市场感知的替代效应导致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抑制
文章系统介绍了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开发历程,该工艺开发经历了0.12t/d BSU、6t/d PDU、关键设备的大型冷漠试验和工艺包开发、6000t/d工业化规模装置验证等阶段。分析了该工
为适应铁路行业的发展,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紧跟铁路行业的发展步伐,转变原有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分向定岗、产学结合、真岗实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铁道交通运营管
当下,单纯的竞争是低效率的,合作是一项很重要的战略。人们往往执着于追求更好的合作,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的合作是需要建设管理的,需要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经验积累。通过
西方世界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自然到风景的审美转向,这种转向也深深地影响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克莱尔。克莱尔一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然、书写自然,除了一脉相
随着经济市场化带来的物质文明的不断积累以及众多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尤其是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以及资产价格的不断膨胀,“经济状况、物质因素”在年轻人的择偶过程中占据着重
文章从海南黎族文化着手,探讨了地域文化元素对本土设计意识培养的作用,同时对海南地域文化元素进行了梳理,还对黎锦造型意识、情感表达以及内在神韵进行了解读,重点解读了海
目的通过对医院门诊病人时间分布和预约诊疗服务的现况研究,分析目前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今后医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起到一定的促进
本文以钢板中传播的板波为例,给出了板波相速度与频率板厚积关系方程的数值解,并利用C语言程序进行了实际求解,为板波探伤中板波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