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或无症状,使其检出率和诊断率偏低,而提高诊断率的关键在于普及内镜检查,以及提高内镜医师对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形态特征的识别,所以,内镜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国外用于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方法主要有色素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NBI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使诊断率明显提高,并根据内镜下病变特征鉴别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以及判断有无淋巴结和脉管转移,为合理选择内镜下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主要包括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此治疗方法在日本已成为热门课题,其治疗技术已趋于成熟,且文献显示黏膜内癌的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国内早期食管癌以外科手术为主,内镜微创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主要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10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比较术前内镜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探讨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超声小探头判断早癌浸润深度、新的内镜分型鉴别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并对早癌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内镜下EMR、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本课题包括四部分,分述如下:一、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目的:探讨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10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及197例非癌(癌前病变和非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检查。比较单一卢戈液染色和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后病变染色及范围显示情况,并与活检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与单一卢戈液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结果:卢戈液不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是89.5%、96.0%,卢戈液不染色-美蓝深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是86.3%、99.4%。卢戈液淡染色诊断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是90.7%、55.7%,卢戈液淡染色-美蓝淡染色诊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是81.5%、96.8%。卢戈液淡染色诊断非癌前病变敏感性、特异性是97.9%、69.2%,卢戈液淡染色-美蓝不染色诊断非癌前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是92.9%、100.0%。结论:1、单一卢戈液染色,早期食管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多呈不染色,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多呈淡染色;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早期食管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多呈卢戈液不染-美蓝深染色,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多呈卢戈液淡染-美蓝淡染色。2、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与单一卢戈液染色相似;诊断食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非癌前病变,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卢戈液染色。3、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能较准确诊断食管病变性质,可鉴别早期癌、不典型增生、非癌前病变,鉴别癌前病变和非癌前病变明显优于单一卢戈液染色。4、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使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边界和范围更加清晰,为内镜下治疗提供准确切除范围。二、内镜下超声小探头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判断目的:探讨内镜下超声小探头鉴别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10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内镜下超声小探头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评价超声小探头鉴别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结果:超声小探头显示:上皮内癌28例,黏膜肌层癌29例,黏膜下癌42例,固有肌层癌2例;术后病理证实:上皮内癌27例,黏膜肌层癌33例,黏膜下癌41例。超声小探头判断食管黏膜内癌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7%、88.3%、93.0%、83.3%;黏膜下癌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3%、85.4%、83.3%、89.8%;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总准确率为87.1%;超声小探头显示9例为过深分期,4例为过浅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发现率为50.0%。结论:1、超声小探头能较准确鉴别食管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但存在过深和过浅分期。2、超声小探头在诊断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方面有局限性。3、超声小探头能够为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对选择内镜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有重要价值。三、新的内镜分型鉴别早期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目的:探讨新的内镜分型鉴别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10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普通内镜及超声内镜下表现,根据癌灶生长方式、隆起高度、凹陷深度进行分型,共分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壁内生长型、双向生长型、混合生长型五种类型,比较内镜分型与术后病理判断癌灶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以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高度<5mm、双向生长型高度<2mm及壁内生长型深度<0.5mm多提示黏膜内癌;以腔内生长型高度≥5mm、双向生长型高度≥2mm、壁内生长型深度≥0.5mm及混合生长型多提示黏膜下癌。新的内镜分型诊断早期食管黏膜内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8.0%、91.7%、85.9%、86.5%,黏膜下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7%、78.0%、86.5%、85.9%,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总准确性为86.1%。结论1、我们提出的新的内镜分型可较准确鉴别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2、该内镜分型对指导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有重要意义,以及有助于将早癌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四、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及与外科手术疗效初步对比研究目的:比较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内镜下EMR、ESD术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治疗10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EMR术30例共32个病灶,内镜下ESD术4例,外科手术67例共68个病灶。比较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内镜下EMR术后病理:上皮内癌12个病灶,黏膜肌层癌19个病灶,黏膜下癌1个病灶,切除标本与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9%;31个病灶完全切除,切除成功率为96.9%。ESD术后病理:上皮内癌2例,黏膜肌层癌2例,剥离成功率为100.0%,大出血发生率为0.0%。内镜治疗组术后死亡2例,其总生存率为94.1%,术后第3、4年生存率分别是93.8%、84.6%;外科手术组死亡3例,其总生存率为95.5%,术后第3、4年生存率分别是96.6%、87.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总生存率和术后第3、4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术后5年生存率因随访例数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内镜下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安全、有效,但有残留和复发。2、内镜下ESD能实现早期食管癌病变的一次性大块完整剥离,术后可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有出血和穿孔风险。3、内镜下EMR、ESD治疗术后患者创伤小、生活质量高。4、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总生存率和术后第3、4年生存率无差异,治疗效果相似,但其5年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