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基于脂质组学分析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质分子的影响目前,关于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鱼体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的研究有很多,然而关于脂肪酸组成改变鱼体肌肉结构的信息较少。本研究通过生化和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大口黑鲈肌肉脂质分子变化特征的影响,旨在探讨脂质分子特异性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饲料中分别添加12%的固体鱼油(SFO)、液体鱼油(FO)、菜籽油(RO)和混合油(亚麻籽油:大豆油=1:1)(LSO)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4组等氮(46%粗蛋白)等能(21.31MJ/kg)的纯化饲料。将480尾(24.1±1.25)g大口黑鲈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并用试验饲料喂养103天。结果表明,RO和LSO组鱼体重增重率和全鱼脂肪含量均显着高于SFO和FO组(P<0.05),而蛋白质含量则相反。该研究证实C16:0和C18:1n-9更倾向沉积于甘油骨架的外部位置。此外,大口黑鲈体内C18:2n-6与C18:3n-3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导致肌肉中C18:2n-6的高积累和C18:3n-3的低积累。C18:2n-6特异性地沉积在磷脂酰胆碱(PC)的sn-2位置,并且C18:3n-3在甘油三酯(TG)中的sn-2位置沉积较高。另外,TG、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分子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C20:4n-6、C20:5n-3和C22:3n-6)的位置分布相似,其中大多数是主要分布在TG分子的sn-1/3位置以及PC和PE分子的sn-2位置。综上所述,所有这些结构特征有助于减少饲料脂肪对鱼体的负面影响。2.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率、肝脏功能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代谢的影响,以植物蛋白复合物(酶解豆粕:玉米蛋白粉=10:1)替代部分鱼粉,酶解豆粕的添加量分别为0(E0组)、15%(E15组)、20%(E20组)、25%(E25组)、30%(E30组),各组替代鱼粉的量分别为0、23.64%、30.91%、40%、47.27%,并在E20组(替代30.91%的鱼粉)的基础上,将添加量为20%的酶解豆粕改用豆粕(SBM组)或发酵豆粕(FSBM组)等蛋白替代鱼粉,配制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7.17±0.14)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7组,分别投喂7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7天。结果显示:(1)E25和E30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E25、E30组的存活率较低,可能与摄食不均衡,小个体被残杀有关,这也可能造成E25、E30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酶解豆粕添加量的增加,脏体比、肝体比、全鱼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豆粕、酶解豆粕、发酵豆粕分别替代30.91%鱼粉时,FSBM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E20组(P<0.05),脏体比、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随着酶解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断增大,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高于对照组;E20、E30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豆粕分别替代30.91%鱼粉时,FSBM组肠道淀粉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肠道脂肪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则相反。(3)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E30组肝脏ALT外),肝脏丙二醛(MDA)呈下降趋势;E20、SBM与FSBM三组中,FSBM组的肝脏MDA、ALT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肝脏AST活力依次为E20>FSBM>SBM;(4)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后,各组的耗氧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E20、E25、E30组的排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20、E30组肌肉氮的保留率显著高于其他组;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血清的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都有显著的影响。三种不同豆粕分别替代30.91%鱼粉时,FSBM组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排氨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豆粕组(SBM组)的血清T-CHO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血清LDL-C与肌肉脂肪含量呈相反的结果;E20组的血清TG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综上所述,饲料中酶解豆粕的添加量小于30%时,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无不利影响,但有利于减轻肝脏氧化应激负担,并提高代谢水平。普通豆粕、酶解豆粕与发酵豆粕均可以替代30.91%鱼粉,且酶解豆粕的替代效果最好。3.基于代谢组学分析酶解豆粕及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代谢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探究酶解豆粕和豆粕分别替代鱼粉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与代谢之间的调控机制。基于上述养殖试验结束后,统计E0、E20、E30、SBM四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并检测肝脏T-AOC活力和MDA含量。基于GS/MC代谢组学技术对肝脏代谢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发现:(1)饲料中添加30%酶解豆粕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P<0.05);酶解豆粕和豆粕同一水平替代鱼粉时,大口黑鲈的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其中酶解豆粕的替代效果最显著。(2)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出,在E0、E20、E30三组之间鉴定出共有的差异代谢物有91种,E0、E20、SBM三组之间共有的差异代谢物有80种。其中主要有氨基酸、糖类、脂肪酸、核苷类、有机酸等物质。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主要有: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柠檬酸(TCA)循环、丁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ABC转运蛋白、嘧啶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代谢途径。综上所述,酶解豆粕和豆粕分别替代鱼粉时,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升高可能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4.酶解豆粕及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饲料中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成为近几年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究酶解豆粕和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E0、E20、E30、SBM四组大口黑鲈肠道内容物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E0组的Ace及Chao指数低于其他三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20、E30和SBM三组的Shannon指数均高于E0组,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2)基于门水平,E0、E20、E30、SBM四组大口黑鲈肠道的优势菌群为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厚壁菌门占绝对优势;在属水平上,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sensu-stricto-1)、未分类的消化链球菌科(unclassified-f-Peptostreptococcaceae)、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是大口黑鲈肠道的优势菌群,其中,狭义梭菌属-1是E0、E30、SBM三组的绝对优势菌群,而消化链球菌是E20组的绝对优势菌群。(3)对属水平差异菌属进行研究分析发现,E0、E20和E30三组样品中的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E30组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丰度均高于其他两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0、E20、SBM三组样品在属水平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SBM组中的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Alpinimonas菌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所述,酶解豆粕和豆粕替代鱼粉会增加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酶解豆粕添加为30%时,可以显著增加大口黑鲈肠道中的有益菌;相较于酶解豆粕,豆粕增加肠道中的有害菌的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