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泛区是黄河历史上经多次决口泛滥、改道沉积所形成的自西向东带状分布的大片冲积平原。该区耕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该区人口密度也大,近年来内整个生态环境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基于此,本研究借助位于黄泛区范围内的聊城市2007年和2008年土壤调查数据,利用GIS、SPSS等相关软件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对研究区内的农耕地、林地、农林(果)间作地和荒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和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阐述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农耕地→林地→荒地→农林(果)间作地;土壤全磷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林地中的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农耕地和荒地次之,农林(果)间作地的土壤全磷含量最低。而土壤pH值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不显著,基本都呈碱性或弱碱性,其中以农耕地的碱性最大。  (2)东昌府区东北部等地区的林地和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而黄河故道区的农耕地因有机农家肥施用量少、地下水位低或存在轻度的土壤侵蚀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聊城市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全磷含量偏低,特别是在砂质土壤区其含量最低,而东昌府区东北部等地区由于受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而导致土壤全磷含量较高。  (3)聊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毛管含水量均无显著性影响。但土壤自然含水量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荒地→农耕地→农林(果)间作地→林地。土壤毛管含水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差异较小。  (4)近20多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甚至不惜牺牲农业生态环境。2007年聊城市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普遍增加,土壤环境污染程度进一步增大;另外,秸秆焚烧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及盐渍化依然存在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解决上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改善农业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地培肥土壤,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生态环保意识,控制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
其他文献
乡村旅游以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成为满足都市人群放松身心、缓解情绪、陶冶自然和文化寻根的首要选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已成为
目前,针对农村发展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GEF项目已在甘肃省内实施,这是对农户生计结构理论的新实践。农户家庭生计结构是否发生了质的转变,生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传统能源面临枯竭,此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将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淮平原区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对该区域秸秆资
年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事件:一方面,它仿佛印证了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三十年来普通读者群异乎寻常的追捧[1]与精英
期刊
通过对草原灾害历史资料的收集,明确草原灾害现况,参考了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评价标准,构建了草原灾害调查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GSM技术、GPS技术,开发了基于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的经济与社会现象,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同样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砥柱,而我国东部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