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剂组方的三种模式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方剂特点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为敦煌出土的医学著作,题名为梁朝的陶弘景著。辗转流传到河南威县中医张大昌先生手中。文革之时,《辅行诀》原卷被焚毁。目前《辅行诀》存在两个抄本,一个是张大昌先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追忆成书。另一个为张大昌弟子的抄写本。两种本子略有出入。《辅行诀》是古佚书《汤液经法》的节录本,保存了近60首经方,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方剂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相同或者相似。这也证实了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法》的记载。   《辅行诀》一书出版面世后,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遇到了不少难点,主要集中在对《辅行诀》的学术思想与目前通行的学术思想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如其中的药物的五行与五味的配属,与目前通行的观点不同,其方剂的补泻命名,也与通行观点有不同之处。但是其自身的学术体系,更能够揭示经方的配伍规律,因此也显示了经方与后世方剂的配伍规律,应有不同之处。   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来讲,方剂的发生与发展,也离不开人类主体的文化构建的过程。因此,从一个更大的视角,对整个方剂学的发生发展进行一种历史脉络的研究,在这种大脉络的视角下,认清楚其中的学术思想的特色,寻找《辅行诀》中的配伍思想的坐标,并真正认识到其中经方配伍的“元语言”。   从整个方剂的发展历史来看,方剂的组方模式应分为三种模式:法术思维组方模式——数术思维组方模式——药性功效组方模式。这三个模式是呈一种递进的关系。上古巫医不分的时代,法术思维渗透到药物的使用当中,一直到《五十二病方》,还可以看到法术思维在方剂中的体现,药物的使用和祝由是胶合在一起的。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法术思维渐渐淡化,而渐渐发展成数术思维,数术思维的兴起,也大力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使方剂学迅速系统化,组方规律也受到了数术思维渗透。《汤液经法》正是处于这一阶段,从其节录本《辅行诀》来看,经方的配伍并不是像后世那样,把药物功效罗列得十分清晰,《辅行诀》中的药物,主要是靠五行和五味的配属以及五脏的苦欲补泻来配方,并严格体现了五行互含、君臣佐使、阳进为补,阴退为泻,水数为六,火数为七等数术思想,这种理论贯穿在整个《辅行诀》的方剂当中。这都表明《辅行诀》的方剂配伍,是处于数术思维时期。   而后世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以及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药物功效得到更加细致与清晰地描述和记载,同时数术思维在整体上式微,方剂的组方主要是靠各味药物的功效描述来配伍。我们目前中医学通行的方剂配伍方法,是属于最后一种即药物功效配伍阶段。我们之所以用现行中医理论对《辅行诀》中的方剂有难以解释的地方,其原因就在于方剂的配伍理论曾经发生这种模式转换。本来作为组方原则的君臣佐使理论,以及五脏苦欲补泻等数术思维组方模式下的组方理论,在后世方剂配伍中,已经很少发挥实际的作用,也是因为方剂的组方模式发生了这种模式的转换。   从这种视角,可以看出经方的组方的严谨,和数术思维的逻辑性较为严密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通过《辅行诀》中的内容来看,的确经方配伍的某些环节,在后世曾经丢失。数术思维中的合理部分,的确是推动过方剂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对于数术思维的重新认识,发掘其在方剂配伍中的合理部分,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这三种模式的划分,可以得知《辅行诀》是数术思维组方模式下的产物,从这种视角去考察《辅行诀》中的方剂,可以看出其无处不在的数术化特征。并且其于《内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方配伍的数术思维特征与后世的方剂的药物功效的配伍特征虽然有着模式不同,但是二者依然是统一于中医学的理论之下。拿《辅行诀》中后世研究疑惑较大的“小泻脾汤”来做考察,发现虽然其组方背后的“源代码”与目前通行组方模式有所不同,但是将其与通行的医学理论以及临床实践互相阐发,发现其组方依据以及方剂命名,依然可以找到相通之处。   《辅行诀》所展现的数术思维组方模式,为丰富我们今天的方剂理论,为丰富中医的,临床实践和启示我们对中医学的研究方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历史漫画旨在通过夸张、幽默的形式来表述历史事件或人物,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为中考命题提供珍贵的试题素材。近年来,中考历史漫画题数量逐年递增,题型由单一的选择题发展到判断题、材料题,考查功能也是不断丰富。但是,由于命题者对此类试题的特点和考查功能不甚了解,没有认识到考试也是课程而且可能更有影响力,部分试题在命题技术上出现不足。我不揣浅陋,试举两例分析,请同仁指正。  例1:(2010年四川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内容。  一、例题及分析  现在对学生的考查已经从过去重知识的考查转向重能力的考查。现就2008年徐州市生物中考中的第13题作如下分析。  13.(5分)徐州市区
摘 要: 数学教育学是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要适应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数学教育学课程也要进行改革。本文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实践环节、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数学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学教育学 教学改革 研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与历次改革相比,本次改革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新课程以国际化的视野、开放的胸怀,总结了古今中外数学教育的得失与教育
摘 要: 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评价中存在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应用、考试功能异化等弊端。本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高等数学教育目标,在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 现状 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
摘 要: 高校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校生物类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的改革提出了一些的探索性意见。  关键词: 高校生物实验 教学改革 思路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占有的地位是不可低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下数学作业分层的争议性、正确性、迫切性、操作性和评价性。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数学 作业分层    一、分层作业的争议性  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一堂课下来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80后”的小李老师推出了“分层作业”——按学生的成绩好坏来布置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多做一些,能力弱的少做一些。不想,此举却“伤了人的心”
摘 要: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专业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课程,近年来国内各农林院校的农学、园艺、林学和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的生物和生物技术等本、专科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是《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的中心和关键环节。本文从五方面就河池学院近几年《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实验教学 改革模式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心思,下苦功。  一、培养审美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