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S-7是本实验室从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化合物,相对分子量为440.29,化学名为3,6-二羟基-[(2E,6E,10E)-3,7,11,15-六甲基十六碳-2,6,10,14-四烯]苯乙酯,属于聚异戊二烯酚类化合物,是粘盖牛肝菌素suillin的同分异构体。初步研究结果显示,NS-7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NS-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诱导H446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结论如下:采用MTT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S-7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NS-7随着作用浓度的升高,对六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按IC50值从低到高依次为:K562>H446>BGC-823>SMMC-7721> Hela> MCF-7,表明K562和H446细胞对NS-7最为敏感。与常用化学抗癌药物顺铂相比,除了MCF-7细胞外,NS-7对其余5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相近,对H446和K562细胞甚至优于顺铂,具有开发为新抗肿瘤药物的潜力。MTT检测结果显示,NS-7对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NS-7处理后的H446细胞经Hoechst33258染色后,具有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即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聚集在核内边缘呈新月状、块状或环状,核内染色质块碎裂,形成凋亡小体,进而出现次级坏死。并且,随着NS-7浓度的增大,具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的细胞逐渐增多。NS-7处理48h后的H446细胞经Annexin V-FITC/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凋亡率随NS-7浓度增加而增加,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NS-7处理后的H44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与药物浓度呈量效关系,是随NS-7浓度增加而下降的。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S-7处理后的H446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细胞色素c和caspase-9表达量增加,提示NS-7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H446细胞凋亡;FADD、caspase-8表达量增加,NF-κB表达量减少,说明NS-7也可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诱导H446细胞凋亡。综上所述,NS-7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且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实现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