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欺负行为屡见不鲜,然而当前对网络欺负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完善,基于此本研究拟解决两个问题:(1)大学生同伴压力对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欺负态度是否在其间起中介作用;(2)同伴压力在情景实验中如何影响网络欺负行为。
研究一通过问卷法,调查了湖北省武汉市374名大学生被试,要求被试完成网络欺负行为中的同伴压力、网络欺负态度和网络欺负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同伴压力能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欺负行为;(2)网络欺负态度在同伴压力和网络欺负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35.36%。
研究二采用情景实验法,线上招募10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前后测两部分实验。在前测中,被试需完成对实验材料态度的评估,以及行为意向的选择。一周后,要求被试参加后测实验,后测实验采用3(事件严重程度)×4(同伴评价)的被试间设计,其中事件严重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三个水平)为被试间变量,同伴评价(不支持、低支持、中等支持、高支持四个水平)为被试间变量,网络欺负态度和网络欺负行为意向为因变量。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网络欺负事件严重程度越高,被试网络欺负态度越消极,越倾向于采用忽视和反对的行为方式;网络欺负事件严重程度越低,被试网络欺负态度越积.极,越倾向于采用支持的行为方式;
(2)在同伴评价水平上发现,被试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选择与同伴评价的集中程度有关。同伴评价越集中(高支持、不支持)则被试的行为意向越强,而同伴评价比较分散(低支持、中等支持)时,则被试的行为意向越低,对网络欺负态度也越消极;
(3)交互效应发现被试在网络欺负事件严重水平上,同伴支持水平越高,被试则会更多的采用支持或反对网友行为的行为方式;在中等水平上,同伴不支持程度越高,被试越倾向于采用支持或反对的行为方式;在轻微水平上,同伴支持程度越高,被试越倾向于采用支持或反对的行为方式。
研究结果发现同伴压力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意向的改变,了解同伴压力是如何影响网络欺负态度和网络欺负行为意向,特别是在群体中大多数人持同一种态度时,个体会根据群体的意见去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意向,这对之后的网络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了实证基础,即要注意群体压力对个体价值观和行为的导向。
研究一通过问卷法,调查了湖北省武汉市374名大学生被试,要求被试完成网络欺负行为中的同伴压力、网络欺负态度和网络欺负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同伴压力能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欺负行为;(2)网络欺负态度在同伴压力和网络欺负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35.36%。
研究二采用情景实验法,线上招募10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前后测两部分实验。在前测中,被试需完成对实验材料态度的评估,以及行为意向的选择。一周后,要求被试参加后测实验,后测实验采用3(事件严重程度)×4(同伴评价)的被试间设计,其中事件严重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三个水平)为被试间变量,同伴评价(不支持、低支持、中等支持、高支持四个水平)为被试间变量,网络欺负态度和网络欺负行为意向为因变量。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网络欺负事件严重程度越高,被试网络欺负态度越消极,越倾向于采用忽视和反对的行为方式;网络欺负事件严重程度越低,被试网络欺负态度越积.极,越倾向于采用支持的行为方式;
(2)在同伴评价水平上发现,被试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选择与同伴评价的集中程度有关。同伴评价越集中(高支持、不支持)则被试的行为意向越强,而同伴评价比较分散(低支持、中等支持)时,则被试的行为意向越低,对网络欺负态度也越消极;
(3)交互效应发现被试在网络欺负事件严重水平上,同伴支持水平越高,被试则会更多的采用支持或反对网友行为的行为方式;在中等水平上,同伴不支持程度越高,被试越倾向于采用支持或反对的行为方式;在轻微水平上,同伴支持程度越高,被试越倾向于采用支持或反对的行为方式。
研究结果发现同伴压力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意向的改变,了解同伴压力是如何影响网络欺负态度和网络欺负行为意向,特别是在群体中大多数人持同一种态度时,个体会根据群体的意见去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意向,这对之后的网络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了实证基础,即要注意群体压力对个体价值观和行为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