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 & GEO双层卫星网络的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卫星通信领域,多层卫星网络通信系统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分析了多层卫星网络相对于低轨单层卫星网络的优势及其应用场景,提出了LEO&GEO组成的双层卫星网络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组网特点提炼出了双层卫星网络的组网关键技术:组网架构设计技术、抗毁性技术、动态抗毁路由技术、分组交换调度技术,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优化的解决方案,在OPNET及STK仿真平台上针对各项关键技术的优化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仿真验证。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了多层卫星网络组网架构设计中的星座结构优化设计与网络拓扑分析、星间链路设计与性能分析和通信协议设计三个方面。首先结合卫星网络中不同轨道高度上卫星的特点,对多层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单层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GEO卫星低轨空域覆盖能力的分析,提出了优化的分层卫星网络的星座设计模型,该模型满足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并从通信时效性、抗毁性、经济性对星座构型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对星间链路的几何特性和性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在通信协议设计方面,在深入分析TCP/IP协议和SCPS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本文的双层卫星网络的TCP/IP各层协议体制。  2.对卫星网络的抗毁性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从网络拓扑结构和业务通信两个方面对网络抗毁性提出了量化的指标体系。在拓扑结构方面针对现有的一些评估标准存在无法正确评价节点重要度以及不能满足不同节点数的网络间的抗毁性分析与比较等不足,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抗毁性评估方法,可以实现不同节点数的网络的抗毁性评估;在网络业务通信方面从网络是否具有恢复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最佳搜索”原则的备份路径建立机制,建立了网络业务通信抗毁性测度模型,并得到了抗毁性指标的计算方法。通过典型拓扑的计算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采用这两种方法对本文所提出的双层卫星网络、单层LEO卫星网络和具有强连接的多层卫星网络进行了抗毁评估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了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抗毁策略和方法。  3.对双层卫星网络的动态抗毁路由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EO&GEO双层卫星网络的自适应动态抗毁路由算法。算法采用基于不同种类业务的区分处理机制、路由中转层数选择机制以及基于状态更新的链路拥塞触发更新机制实现了对不同种类业务的动态自适应处理;并且采用链路冗余设计方案、簇头选择备份机制以及簇头兼容簇管理者功能的角色扩充机制实现了在卫星节点或链路失效时的抗毁性;通过仿真分析,证明算法在网络计算复杂度和存储复杂度有着良好性能,并通过丢包率、网络平均归一化链路负载和特定路径的综合路径权重,以及平均阻塞概率和特定路径的阻塞概率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4.基于CICQ交换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FCSA算法,能够灵敏反映网络通道的状态进而达到对流量控制的目的,通过OPNET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在突发业务源和非均匀流量模型下FCSA算法相比其他几种典型ClCQ调度算法时延性能最优,接近于OQ算法,并且FCSA算法吞吐量可以接近100%。针对星载交换机业务类型和链路特点,将此算法进行适应性修改提出了DFCSA算法,应用于星载交换机中进行星载区分建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满足星载交换机多业务突发传输的特点,实现不同优先级业务的公平调度,同时易于硬件实现。
其他文献
期刊
被动声纳的自动目标识别问题是水声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其难点在于目标辐射噪声信号的随机性和复杂性.而近年来导猛发展的非线性科学则是处理自然界中复杂现象的强有力的手段
该文主要讨论对实测海浪数据频谱估计的方法,以及实现这些民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其间的性能比较;参照实际工程应用,对海浪谱所反映的海浪外在统计要素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性能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cDNA文库是小麦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可以为小麦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是小麦物理图谱的绘制
突触前递质释放装置的发育成熟和突触后受体的转运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普遍认为,在神经元的发育早期,大多数突触后细胞膜上只含NMDA受体而不含AM
“两全”教学模式就是全程抓、抓全员的教学活动程序,它包括“自主学习→全程合作→全员提高→自我评价”四个环节。“全程合作”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在课题内充分发挥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光纤接入网尚未全面普及之前,xDSL成为向用户提供宽带业务的一种过渡手段.要使xDSL在中国得到广泛地运用和发展,就需对xDSL的系统环境有充分的了解.该文着重论述了中国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