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42信号介导的突触前快速成熟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85177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触前递质释放装置的发育成熟和突触后受体的转运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普遍认为,在神经元的发育早期,大多数突触后细胞膜上只含NMDA受体而不含AMPA受体。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AMPA受体的转运上膜后才有大量功能性突触的产生。研究者也习惯的把只含NMDA受体的突触定义为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大量研究表明,AMPA受体的上膜所导致的沉默突触活化机制也是LTP形成的神经基础,沉默突触的形成和活化机制研究在神经可塑性领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阐明沉默突触的活化过程不仅为神经系统发育机制的研究、也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LTP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虽然突触前细胞在沉默突触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也已经得到重视,但其具体的活化机制和介导的信号通路还不清楚。 我们运用双膜片钳技术同时记录两个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发现了和传统认识上不同的一类沉默突触,即该类突触既没有NMDA受体介导的反应,也没有AMPA受体介导的反应。当在突触前细胞TBS后,能快速的诱导此类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转变需要突触前细胞BDNF/Cdc42信号的参与。为进一步探索这种转变的分子机制,我们用FM4-64标记实验证明了突触前细胞有新的功能性囊泡增加,此过程和Cdc42介导的突触前细胞肌动蛋白微丝(actin)的聚合有关。actin-YFP荧光变化的动态观察实验证实了这种突触前细胞活性依赖的肌动蛋白聚合可以被BDNF及Cdc42信号通路的阻断剂阻断。FM4-64标记的功能性囊泡与突触前囊泡蛋白SNP的共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刺激(EFS)或BDNF诱导的功能性囊泡增加是因为促进了待释放囊泡库(RRP)处的囊泡成熟。电镜实验进一步直接观察到了神经元突触前末梢位于活性带的待释放囊泡,并证明了待释放囊泡的增加是电活动依赖的。 综上所述,本文发现了一类与传统认识上不同的沉默突触。此种沉默突触既不含NMDA受体、也不含AMPA受体介导的电流,可以被神经元电活动依赖的突触前细胞刺激快速诱导活化,这一快速成熟的过程是由突触前细胞BDNF/Cdc42信号介导的actin聚合而完成。因此,本文揭示了神经发育过程中沉默突触活化的新机制,对进一步研究突触发育以及神经回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重点探讨了基于小波理论的矢量量化与自组织特征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编码方法.在具体实验中,得出学习率为批数形式较好.并且,采用了小波域系数的预分类处理,使码书训练更为
期刊
该论文的信息理论的框架下,对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1.对独立元分析(ICA)的信息论准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基于Kullback-Leibler熵测度,提出了一类ICA
期刊
被动声纳的自动目标识别问题是水声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其难点在于目标辐射噪声信号的随机性和复杂性.而近年来导猛发展的非线性科学则是处理自然界中复杂现象的强有力的手段
该文主要讨论对实测海浪数据频谱估计的方法,以及实现这些民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其间的性能比较;参照实际工程应用,对海浪谱所反映的海浪外在统计要素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性能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cDNA文库是小麦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可以为小麦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是小麦物理图谱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