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齿科、轨道交通及模具等行业,根据当下工业生产需求及发展趋势,本课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PTA(Plasma Transferred Arc)金属粉末增材制造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金属构件的快速成型。系统分为热源控制和运动控制两部分。热源控制部分采用PLC为控制核心,结合威纶通触摸屏实现保护气、离子气、维弧焊机、主弧焊机、送粉气、送粉控制器按时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齿科、轨道交通及模具等行业,根据当下工业生产需求及发展趋势,本课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PTA(Plasma Transferred Arc)金属粉末增材制造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金属构件的快速成型。系统分为热源控制和运动控制两部分。热源控制部分采用PLC为控制核心,结合威纶通触摸屏实现保护气、离子气、维弧焊机、主弧焊机、送粉气、送粉控制器按时序启停,使用PLC的模拟量输出功能实现触摸屏对维弧焊机电流、主弧焊机电流及送粉速度的设定。同时为方便生产,在热源程序中添加子程序,设置触控与联控两种热源控制模式,可实现热源两种控制模式的切换,并在触摸屏中实现两种控制模式下各时序时间间隔设定。运动控制部分由三轴滑台、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运动控制卡和PC机组成。使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水轮机叶片三维模型,研究了基于STL格式的模型分层算法,并对水轮机叶片进行了分层处理。以Arduino MEGA 2560控制卡为运动控制核心,设计运动控制卡软件与硬件,使运动控制卡具有读取G代码、解析及编译G代码和脉冲信号输出等功能。根据PTA金属粉末增材制造三维运动载荷要求,选择合适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驱动器,使用丝杠传动机构搭建三轴滑台,通过步进电机驱动丝杠滑块移动实现模型三维路径扫描。通过旋转编码器建立热源控制与运动控制之间的联系,实现增材制造过程的一体化控制。整个增材制造系统搭建完成及调试结束后,在尺寸为150 mm×150 mm×5mm的Q235钢板上进行单层单道工艺试验,分析增材电流、送粉速度和增材速度等参数对增材层成型的影响,并找出理想的试验参数。研究了热积累对增材制造成型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水冷条件下增材制造成型件冷却效果明显优于无水冷条件下成型件冷却效果。进行水轮机叶片模型增材制造工艺试验,增材粉末使用Fe60合金粉末,送粉气与离子气均为99.9%Ar。最终成型的叶片层数为6层,层高为3 mm,成型高度为18 mm。验证了该增材制造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最后研究了PTA金属粉末增材制造对合金粉末性能的要求,分析了增材制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双弧现象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其他文献
重离子治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精准放疗是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患者在重离子放疗过程前是依靠CT图像对肿瘤位置定位,机械臂根据其图像结果进行多次摆位,但由于多源异构数据采集不足、交融程度低,导致最终的肿瘤位置信息不可靠。因此文章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建立机械臂的虚拟仿真模型用来实时收集机械臂的各项数据。此外通过分析研究臂的物理特性,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出物理特性误差规律融合物理信息交融
“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学界。20世纪20—50年代,它作为术语不断出现于史家著述中,并在60年代末获得学界普遍认可。其最初内涵是热衷与研究古典文化,后拓展为“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美德和“完美之人”的塑造等。70年代,索森提出“经院哲学人文主义”概念,之后的研究大都是对索森的补充、更新和修正。迄今为止,西方学界已就该概念的内涵达成诸多共识,但在它与经院
<正>晚明财政有两大特点:一是应急财政,二是白银财政。之所以称为“应急财政”,是因为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包括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朝鲜之役,女真崛起并席卷辽东,持续的重大及特大旱灾、疫灾,始发于陕西并呈燎原之势的民变,以及明廷的“三王并封”、“二王就藩”,都需要国家财政应急支持。
纤维多孔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宽频吸声、导热及优良机械性能等特点,常被用于航空飞行器、重型货轮和土石方机械等领域的吸声降噪。目前对纤维多孔金属材料在常温常压下的吸声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高温场下的声传播研究还比较匮乏,对纤维多孔金属材料孔隙之间的自相似性研究也较少。本文以纤维多孔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温度场工况为应用背景,结合分形几何理论,建立纤维多孔金属材料的静态分形声学模型和高温场中的吸声
大型铸锻件由于其自身体积大、质量重的特点,如何实现对大型铸锻件的完整加工,是目前的一个难点问题。机器人切削加工具有自由度高、占地面积小等优势,但只采用机器人对大型铸锻件进行加工无法实现其完整加工。因此需要设计出一套加工系统来完成对大型铸锻件的完整加工。本文以MOTOMAN UP50型机器人为主体,并针对该机器人配备变位机、回转平台、激光扫描仪和工业相机等辅助装备,完成对大型铸锻件机器人加工系统的设
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更新的环境下,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为生活提供许多便利的同时也接受特殊工况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针对机械臂在两台加工中心中间进行物体转运,空间狭窄、位置要求准确这一特殊工况如何实现精准的避障路径规划难题。本文以六自由度机械臂R-2000IC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融合天牛须算法对蚁群算法进行改进,选取规划路径中关键点结合逆运动学关节公式,得到八组机械臂各关节角度,选择关节转角
作为旋转机械装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转子系统,对其开展监测与诊断不单纯是保障现代工业生产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更是推动工业变革进入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的基石。然而在工业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中蕴含了更为全面的机械设备工作状态信息,那么基于数据驱动的旋转机械故障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在转子故障诊断领域中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这会诱发新的“维数灾难”问题,不利于挖掘出真实且有价值的便于判断设备
在现代工程结构设计中,实际构件大多具有几何不连续特征(视为缺口),且同时承受多轴载荷循环作用,这些均会加速构件疲劳失效。缺口的存在会导致构件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应力应变响应更为复杂,微裂纹也易于在此处萌生。本文以缺口试件为研究对象,基于缺口疲劳理论提出考虑应力梯度及附加强化效应的多轴疲劳损伤参量,基于Manson-Coffin方程建立缺口件多轴疲劳寿命预估模型,最后借助多轴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
纳米晶金属材料因其超高的硬度和强度以及良好的耐磨性等引发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纳米晶金属材料较低的稳定性严重阻碍其实际应用,比如纳米铜在室温下即可长大粗化。目前,研究者一般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低能晶界或利用合金化方法抑制晶界迁移等途径来提高晶界稳定性,从而防止纳米晶长大。但是合金元素在原子和电子层次上如何阻碍晶界迁移目前尚缺乏深刻认识。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