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之后,教师志愿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全面和持久,诸多问题层出不穷。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个运行从流程到机制缺乏完整、规范的政策法规,社会、家长、学生、中小学教师对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还存在认知缺失。 本文首先借助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明确现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并着重分析了当前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志愿服务招募途径单一、专业培训与指导存在不足,激励方式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人身保险等各种保障缺失导致志愿服务难以开展。第三,带着已发现的问题,以全市9516名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教师个人基本情况、激励和保障因素与其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具有相关性,并根据实际参与情况及政策中对于志愿服务内容的规定将教师目前已参与过的志愿服务分为校内、校外两类,由此对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并提出假设;利用Logistic回归及相关性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中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政治面貌对校外志愿服务影响显著,志愿服务行为特征对校内志愿服务影响显著,精神激励、物质保障相对于物质激励、精神保障对校内外志愿服务影响更显著;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出了以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志愿服务行为特征、激励因素、保障因素四个影响因子大类为解释变量,校内、校外志愿服务参与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这为后续教师志愿服务项目的设定提供量化的评估测量公式和理论依据。最后,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即必须规范校内外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广泛地培育和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提高教师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从而帮助教师缓解由于角色多元化带来的身份模糊问题;同时要积极推进校外志愿服务顺利开展,特别是鼓励并规范校外志愿服务中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支援工作,从而为缓解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