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思维是指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到事物好的—面,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积极的应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积极思维有助于情感的发展和个人幸福感的提升。儿童积极思维的研究发现5~6岁儿童已经能理解思维和情绪间的关系,儿童会先认识到即使在积极事件中,消极思维也能带来不佳的情感体验,之后才能逐渐认识到积极思维能改善消极事件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为什么8岁组儿童对积极思维的情绪预测比10岁组儿童更积极:为什么中性事件下儿童积极思维对情绪的预测更积极;影响儿童积极思维的因素除了年龄、事件效价外,还有哪些?基于上述分析,本论文通过三项研究考察儿童积极思维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以60名4~6岁儿童为被试,以正性事件故事和负性事件故事为实验材料,通过口语报告法考查儿童积极思维发生的年龄阶段。结果发现:大部分5岁儿童以事件本身的好坏解释情绪产生的原因,6岁儿童会将情绪与自身心理(或想法)联系起来,开始出现积极思维解释的萌芽。研究2A要求5~11岁组儿童(N=400)听包含正性、负性和中性事件的六个图画故事,其中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往积极方面想,一个往消极方面想,儿童预测并解释人物的情绪。通过3×2×4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儿童对积极思维的认知。结果发现:5岁组、7岁组、9岁组和11岁组儿童预测正性事件的情绪感受更积极些,其次是中性事件,最后是负性事件;所有年龄组的儿童预测故事中主人公积极思维比消极思维有更加积极的情绪感受;一定程度上积极思维可以改善负性事件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5岁组儿童多使用情境解释,少使用内部心理状态解释,尚未出现思维风格解释,11岁组儿童正好相反。研究2B以研究2A中除5岁组儿童外的其余全部300名儿童及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为被试,通过测验法考察儿童的自我报告、父母的自我报告、父母对儿童的他评和研究2A中儿童对情绪预测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自我报告的乐观与儿童对正性事件消极思维主人公的情绪预测显著负相关;儿童自我报告的希望、父母自我报告的乐观与希望都和儿童对负性事件下积极思维主人公的情绪预测显著正相关。研究3A以20名年龄在10岁到14岁之间的儿童为正式访谈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考察儿童对积极思维的理解以及积极思维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儿童认为积极思维的含义包括积极心态、积极应对和积极特质;儿童认为影响积极思维的主要因素有父母的个性及应对、家庭支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应对。研究3B以15名儿童的家长为正式访谈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考察家长对儿童积极思维影响因素的看法。结果发现:家长认为影响儿童积极思维的主要因素有父母的乐观状态、亲子互动、儿童的成长经历。根据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一定程度上,积极思维可以改善负性事件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但受年龄的影响;随年龄增长,儿童的情境解释减少,内部心理状态解释增多且思维风格解释呈增长趋势,说明儿童积极思维的认知水平不断发展。(2)儿童及其父母乐观与希望的个性差异可以预测儿童在事件-想法-情绪关系上某些方面的认知,包括他们相信负性事件下积极思维会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儿童及其父母都认可父母的乐观状态、亲子互动、家庭氛围和儿童自身成长经历对儿童积极思维的影响,亲子关系和儿童的心理韧性在其中发挥作用。(3)儿童视角下积极思维的含义包括认知层面的积极心态、行为层面的积极应对和人格层面的积极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