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转换在英文版《长恨歌》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由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所著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出版后在中国文坛引起了很大反响,王安忆运用大量的意象作载体,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浓缩在弄堂小舞台,并通过对王琦瑶等日常生活的民间书写,写出了女性的上海、日常生活的上海、怀旧的上海,这部作品也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由白睿文和陈毓贤合译的英文版也于2008年出版,并受到了西方文学界好评,这不仅是对原著小说的肯定,也是对两位译者精彩翻译的肯定,所以《长恨歌》的英译本在文学翻译领域也是值得研究的对象。译文读者发现原文与译文中存在许多差异或偏离均可以用翻译转换理论解释。除此之外,卡特福德于1965年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将“转换”分成了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种,并强调了成分分析和翻译对等。还论述了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长恨歌》翻译中的转换或偏离并证明了此理论在汉译英小说中的可行性。由于翻译转换理论只适用于句子层级及以下的翻译,所以为了突出转换的概念并使研究更加全面,本文打算从宏观角度对小说的翻译进行分析,首先通过韩礼德提出的衔接手段延展出语篇转换的概念,其次借助刘卫东的“cultural transformation”延展出文化转换的概念。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摘自《长恨歌》以及英译本的翻译实例。笔者从层次转换,范畴转换,和新延展的篇章转换、文化转换角度出发,论述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研究表明翻译转换理论可以帮助译者在忠实传达出原文的主旨和风格的前提下,产生更加流畅通顺的译文,同时也要注意结合语篇、文化等因素。笔者认为,翻译转换理论应重新受到重视,并希望能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为汉英翻译实践提出更多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其他文献
归纳总结了河道截污工程基本方法及截污管布置方式,结合珠海斗门沙龙涌河道治理项目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了截污工程技术方案,重点分析了截污管总平面布置和截污管布置形式。提出
海浪观测设备是利用X波段航海雷达采集的雷达原始图像数据,对海浪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反演算法获得海浪的基本信息。本文依托课题组的实际科研项目,基于X波段航海雷
目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国内正受到日益关注,但其中大部分成果的理论支撑或来源均借鉴了西方的生命教育。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经过千百年的流传,积累了丰富
<正>本期嘉宾:杜国材,先后供职于多家世界知名企业,长期从事市场调研、研究等相关工作,有近15年的B2B行业市场研究经验,曾供职于企业多个部门,包括为市场推广、产品开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