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以东南亚货币危机为背景的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频发生,其影响面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陷入灾难之中。货币危机具有了越来越强的传染性。在众多的货币危机中,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这场货币危机从泰国开始,迅速席卷东南亚国家,韩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先后爆发了货币危机,香港、新加坡、日本、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其来势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危机不仅对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它给世界经济学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带来了挑战,众多的学者都深刻研究了货币危机爆发的根源,但系统研究货币危机传染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将从传染的角度来研究东南亚货币危机背景下的货币危机传染机制。 研究货币危机的传染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它是对世界经济学在国际经济关系的补充与完善。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学理论中并未给出有关货币危机传染的相关理论,人们对货币危机的传染性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和指导,以致于每次货币危机来临时,人们总是无所适从。货币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货币危机传染途径和传染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变被动为主动,在货币危机爆发后迅速切断货币危机的传染链,阻止货币危机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危害。 货币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货币危机的爆发有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要预测货币危机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将是非常困难的。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研究能够成功预测了过去所爆发的货币危机。既然难以预测货币危机的首发性,那么在货币危机爆发后,尽量阻止货币危机的扩散就是现实的选择。对货币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是阻止货币危机传染的最有力的武器,因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和研究基础,第二部分是研究的主体内容,研究货币危机主要的传染途径的机制和规律,并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第三部分是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并提出防范外部冲击的政策建议。 导论和研究基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基础、研究框架以及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的定义。本文认为货币危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首先定义了货币压力的概念。当货币压力超过一定界限,就被视为发生货币危机。货币危机的传染就是由一个国家的货币危机引起另一个国家货币压力增加的过程。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是研究的主体内容。第二章主要分析货币危机传染的基础——货币危机传染的存在性、基础因素以及货币传染的方向性。研究结果表明:五个货币危机国家汇率指标在不同滞后期的因果分析中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同时,经济基础健全、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在货币危机中货币压力增加的可能性较小,从这个角度讲,货币危机的传染是有方向性的。第三章主要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传染的关系,以及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危机传染性增加的原因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第四至第六章分析了国际贸易联系、金融市场联系、预期及投机攻击等渠道或因素在货币危机传染中的机制和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南亚货币危机过程中,国际贸易渠道和金融市场联系对货币危机传染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各个渠道单独的影响都不足以使被传染国发生货币危机。在货币危机传染过程上,预期的突变效应、放大效应、正反馈机制、危机过程中人们预期模式的变化、投机攻击以及各国汇率波动的滞后影响等因素在货币危机传染过程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媒介传染与非媒介传染的综合力量推动了货币危机在国家间的扩散。 第三部分也就是本文最后一章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防范货币危机传染和外部冲击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对燃气轮机进口处的空气进行预冷,能够提高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与蓄冷方法相比,使用燃气轮机-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余热锅炉低压蒸发器的一部分蒸汽为热源,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首先提出建立一个包括其在东亚殖民地各国在内的“商业联盟”(CommercialUnion)。虽然这是一种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的世界秩
听故事是每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喜欢的,也是孩子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与童话、寓言相比,小故事结构简单、精炼,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强大。家长将内容巧妙地糅合到小故事中,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故事的特点  故事的主人公是孩子熟悉的,数量不宜过多  简单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喜爱的。比如,植物、动物、卡通人物乃至于石头、大海等这些事物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故事的主人公可以从以下六个类
在共和国历史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曾激励、鼓舞过几代中华儿女,成为无数中国人憧憬向往的崇高理想。这一目标的形成、确立,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它凝聚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和智慧,成为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抉择和伟大创举!  重新梳理和全面考察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确立过程,澄清一些人在此问题上的片面认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啟迪,对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