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西周教育制度进行了研究。中国古代的教育,源远流长。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在继承夏、商文明的基础上,其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同教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礼制化的西周,教育也被确定为一种制度。有关西周教育制度研究的论著有不少,比如毛礼锐等编著的《中国古代教育史》,陈学恂编著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熊承涤编著的《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但这些著作大多偏重于论述西周的学校教育,而这只是西周教育的一大部分,它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及后代服务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论文专门研究西周教育的某些特征,比如宋清秀的《论乐舞在西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焦凤君的《论夏商西周时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教育》,修海林的《西周的音乐教育》以及涂明星的《浅论西周的礼治教育》。本文在这些论著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提炼、分析资料,发现西周教育制度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西周的教育包含了三大块内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提供的,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有专门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即六艺,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学校教育外,西周实行官师一体,完成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同时家庭也担负着一定的教育义务,如胎教、学前教育、女子教育以及畴人之学。而西周百姓普遍接受的是社会教育,它渗透到百姓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当时的各级官员都负有一定的教育职能,他们不断地向人民进行宣教,教之以自然知识、教之以农耕和百工技艺、教之以道德和法制。总之,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是西周教育制度最明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