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足外翻脑瘫患儿足底压力变化的特征,采用足底压力测量技术比较综合化康复治疗与单纯配穿足踝矫形器(AFO)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足外翻的疗效;为足外翻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进一步完善足外翻的康复评估。 方法: 对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康复科就诊的符合标准的足外翻患儿61例,男41例,女2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59±2.48岁,功能障碍分型:痉挛型40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共济失调型5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应用JPD1600型足底压力测试仪对足底的5个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主要观察指标:足底各区域压力占全足的百分比和着地时相。研究组入组后在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流程为在医院治疗四周,在医院住院期间包括综合评估、开设运动处方,即制定详细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培训,掌握基本的康复治疗技术;四周后,家长在医院住院期间掌握基本的康复治疗技术,在家继续对患儿继续行康复治疗,一般为四周。一个康复流程2个月,三个疗程,共六个月,即一个研究周期。对照组由于家境困难等各种原因只配带AFO后回家,定期门诊复诊。一个研究周期后复测上述主要观察指标。 在医院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通过牵伸技术、按摩及诱发方法对畸形的足部进行手法矫正;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低频刺激神经支配肌肉,使其产生节律性收缩,提高肌肉张力;针灸取阳陵泉,悬钟、太冲穴,针对腓骨长短肌痉挛的患儿,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采用连续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能缓解腓骨长短肌的痉挛;加强步行和平衡训练;经过专业人员按每个CP儿童的足型定制后配穿踝足矫形器。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前足掌内侧缘、足弓内侧缘、足弓外侧缘、足跟统计学改变有显著意义(P<0.01),研究组足前掌外侧缘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示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足有三个着力点:足跟、第一跖骨、第五跖骨,正常足由于足内侧纵弓的存在,内侧缘负重较小,足外翻由于足内侧纵弓的塌陷,足弓内侧负重较正常足大,足前掌负重明显,足跟发育小,研究组和对照组经半年的治疗可见足前掌压力、足弓内侧缘压力降低,足弓外侧缘、足跟压力的增加;表明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纠正足部异常的压力分布。正常足在支撑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离地时相,依次是整足接触时相、着地时相、前掌接触时相。而脑瘫患儿对下肢的控制能力较差,行走时落地时间较短,而抬足动作较为困难,耗时较长,在支撑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整足接触时相、离地时相、着地时相、前掌接触时相。研究组六个月后足支撑期中整足接触时相、离地时相较治疗前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研究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单纯佩戴AFO能改善足外翻异常的足部各区域的压力百分比,但是不能纠正脑瘫足外翻患儿不良的步态及异常姿势。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足外翻能有效的纠正异常的足各区域压力分布,改善患儿异常步态,增强患儿的行走能力;单纯佩戴AFO能改善足底异常压力,足底压力测量技术为足外翻提供定量的功能评估,进一步指导康复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