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由于老龄化程度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社会危害越来越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患者可因疼痛而活动受限,骨折程度严重者,脊神经受到压迫可引起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四肢放射痛、胸骨后疼痛以及肋间神经痛。若脊髓、马尾神经受压还可对直肠、膀胱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手段较多,可大致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但对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以及近、远期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对于临床医师而言,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如何选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棘手的问题。本研究对我院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疗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 Plasty,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非手术疗法(Nonsurgical Treatment, NST)对照研究,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03月至2013年0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超过一年以上者54例为PVP组,接受非手术疗法治疗,随访超过一年以上者52例为NST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分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分别进行患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fe, ADL)测定,分析随访12个月期间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接受治疗后1天、1周、1月、3月、12月再次进行VAS评分及ADL评分;于治疗后1月、3月、12月复查胸腰椎X线片,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患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Cobb角变化,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无失访及死亡患者。VAS及ADL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ADL评分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PVP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组治疗后1周、1月、3月、12月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3月、12月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问比较:治疗后1天、1周、1月PVP组患者VAS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N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月、12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及ADL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Cobb角及患椎椎体前缘高度:PVP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3月、12月Cobb角分别为(13.80°±3.08°)、(13.42°±2.50°)、(13.08°±2.64°)及(13.48°±3.12°);其患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48±4.35)mm、(20.86±4.56)mm、(20.84±3.42)mm及(20.63+3.56)mm。NST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3月、12月Cobb角分别为(13.78°±3.12°)、(12.28°±3.08°)、(11.66°±4.12°)及(12.06°±3.42°);其患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52±4.62)mm、(22.52±3.58)mm、(23.24±3.62)mm及(22.78±4.22)mm。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1月、3月、12月NST组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值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及随访期间,PV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为椎旁软组织渗漏,末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再发椎体骨折1例,总体发生率为3.7%(2/54):NST组随访见再发骨折1例,骶尾部褥疮3例,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总体发生率为15.4%(8/52)。经比较,PVP组并发症较NST组并发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VP治疗可快速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远期效果与NST治疗无显著差异。2.PVP不能有效改善Cobb角及恢复患椎椎体前缘高度,而NST可在一定程度内改善上述指标。3.在并发症方面,PVP治疗较NST治疗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