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大学生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来自偏远山区及农村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高校贫困生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是受家庭背景影响占有相对较少社会资源、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产生主要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党员贫困生是贫困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他们往往是贫困生中的优秀分子;生活质量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的反应,具体到贫困生同学,生活质量既是能否吃饱穿暖的物质条件更是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这与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贫苦学生的生活质量,能够了解这个群体的特点及思想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近年来国家、社会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并且逐渐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的资助体系,贫困生的物质生活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贫困生的生存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因此探讨贫困生的生活质量更主要的就集中在了主观幸福感受方面即精神生活层面。因此研究党员贫困生的生活质量,对比非党员贫困生的生活质量状况,对于贫困生生活质量的因素具有更深的了解。从党员贫困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中探求取决生活质量的条件对于开展贫困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相关理论综述、昆明名理工大学贫困生、贫困生党员现状情况分析、昆明理工大学贫困生、贫困生党员生活质量调查、问题及解决对策五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了提高贫困生生活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