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近年来,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对其明确诊断却存在一些困难,同时,患者治疗后对其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是否需要维持治疗及维持时间多长的判断都存在困难。因此,寻找一个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方法用于临床评估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B和T淋巴细胞从原始的胚系构型到分化成熟,由于受外界抗原的刺激,其抗原受体(Ig和TCR)基因必须通过基因重排才能形成有功能的基因。因此每个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基因编码完全不同。在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某一阶段,一旦某一个淋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进而单克隆增生,就会形成恶性病变。正常人和淋巴结炎患者的抗原受体(Ig和TCR)基因由于重排的多样性,经PCR扩增后,其基因片段长短不一,电泳后就会呈现弥散状(smear)。如果为恶性病变,由于是单克隆增生(少数为双克隆或寡克隆),经PCR扩增后,电泳出现一条明显的带(或两条带)。因此,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鉴别良、恶性病变,并可对临床上的一些疑难病例进行明确诊断。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的完全缓解率和持续缓解时间均明显提高,预防复发逐渐成为治疗的关键。复发的主要原因为缓解后体内仍残留恶性细胞。一般常规形态学检查不能发现的那一部分肿瘤细胞,被称为微小残留病灶(MRD)。应用PCR法可以从10~6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到一个恶性细胞。因此通过应用PCR检测MRD可以评价疗效,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本课题通过研究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3)PCR检测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基因重排在临床中的应用重排,来探索它在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中的作用,为基因重排在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和组织 1)共收集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2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31例骨髓标本及3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和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标本。病例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和血液科。另选1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 2)切取省内几家病理科1996一1998年间巧例单纯依赖形态学诊断为淋巴瘤的蜡块包埋组织和22例诊断为淋巴结炎的石蜡包埋组织及14例诊断为淋巴结核的蜡块组织。 3)新近的4例经省内多家医院病理科会诊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此4例均来自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 4)5例NHL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此5例均来自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 (二)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聚合反应法(半巢式PCR和多重PCR)和10%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来检测基因重排。技术路线蜡外周血丰广髓提取DNAPCR专增10%聚丙烯森凝胶电泳 蕊丰成像分析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3)PCR检测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基因重排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统计 采用x“检验进行率与率之间的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三、结果 1.对已明确诊断的标本检测,其总阳性率可达89.19%(66/74),其中急淋100%(8/8),NHL为87.88%(58/66)。NHL外周血阳性率为84.38%(27/32),骨髓标本的阳性率为90.32%(28/31),3例蜡块组织均为阳性。早期NHL患者(I、11期)标本的阳性率为68.00%(17/25),晚期患者(111、IV期)标本的阳性率为95.12%(39/41)。 2.巧例单纯依赖形态学诊断为淋巴瘤的蜡块组织出现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80%(12/巧),22例淋巴结炎和14例淋巴结核的蜡块组织基因重排检测发现重排阳性的为47.22%(17/36)。 3.对4例疑难病例的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基因重排检测发现其中2例出现smear带,而另外两例中,一例发现有TCR一丫重排,另一例为IgH、TcR一Y双重重排。后此4例切片经301医院进行形态学会诊结合免疫组化和临床表现,两例重排为smear的均诊断为淋巴结炎,而另外两例,一例诊断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一例诊断为套细胞性淋巴瘤。 4.对5例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进行观察,化疗前5例均有重排带,化疗后除两例重排带消失外,其余3例仍有重排带,其中2例均已复发,复发的两例中,一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另一例进行了二线治疗,现均存活。另外一例仍有重排带的低度恶性NHL一直采用维持治疗,仍存活。无重排带出现的两病例现仍存活,已分别达1.5年,2年。 四、结论: 1.应用PCR法检测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当作为NHL诊断手段时,最好采用组织标本(包括冰冻组织、新鲜组织或蜡块组织)进行,次之为骨髓,再次为外周血。 2.应用基因重排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对疾病的分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分期越晚,基因重排检测率越高。 4.通过基因重排来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可以评价疗效,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