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现代汉语中多种语义、功能的常用副词“就”。先秦两汉时期,“就”多作动词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产生了连词、介词、副词等用法,它的语义、功能等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特别是副词“就”,在现代汉语中语义多样、功能繁多。本文认为副词“就”是由表“趋、到、接近”义的动词“就”虚化来的,在魏晋时期就已产生,元代以后是副词“就”语义、功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的时期。而诱发动词“就”虚化为副词“就”的句法环境是“就+VP”,构成的是连动式而不是“VP”作宾语的“动宾式”。结合副词“就”的语法化历程,我们还认为“就”的基本义是“前后相承”。在此基础上,由于处在不同的语言格式中以及人们语用表达的需要,派生出“时间、逻辑、数量范围、口气”等语义,而贯穿这多种语义的还有一条“主观性”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