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选用的源文本是China and the West to 1600:Empire,Philosophy,and the Paradox of Culture一书的第五章,该书由美国长滩城市学院讲授世界史的资深教授史蒂文·沃勒(Steven Wallech)所著。作为一本史学专著,在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时,作者从政治、经济、农业、宗教、哲学思想等方面对中西两种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展开了论述,文中涉及到了大量的中西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便遇到了一些特定词汇,需要联系上下文的语言语境进行分析才能进行更为准确的理解。而在对一些历史背景以及文化色彩浓厚的制度、宗教思想、历史人物和专有名词等翻译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对相关历史文化语境的分析进行更为得体的表达。因此,笔者认为,在史学文本翻译的过程中,为保障译者对源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并确保译入语读者对该文本专业内容的准确把握,语境分析至关重要。翻译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由于文化的不同,译者若想把源语文本的专业学术内容传递给译入语读者,首要任务便是准确理解原文,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借助“语境”;同时,要实现对译文更为得体的表达,也要借助“语境”。因此,语境与翻译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语境是翻译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理解语篇、确定意义和准确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基于对该翻译项目的实践,旨在结合此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试图分析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因素在史学文本翻译的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为史学文本的翻译提供相关借鉴。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描述,包括翻译任务的背景和意义、文本介绍、文本特点和任务要求;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译文的组织过程、译后审校与定稿;第三部分为翻译过程中的指导理论,包括语境分析的理论阐述、语境与史学文本翻译以及本翻译报告中选用的语境分类;第四部分为翻译中的语境分析案例,包括语言语境案例分析、非语言语境的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总结本次翻译实践中的发现、收获及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