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诏令用典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诏令,作为以皇帝名义来发布的最高级别的官文书,既体现着国家大政方针,也体现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古代历史政治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而东汉诏令作为我国诏令的发展期,不仅为后世诏令的行文打下基础,是后世诏令之表,其对典故的引用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章,按照用典类型将东汉诏令分门别类,对东汉诏令用典原因、特征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具体论述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诏令用典的内涵与范围,并对东汉诏令用典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概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东汉诏令引用儒家经典的分析。在东汉诏令用典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占据半数以上,这与东汉一朝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东汉政权建立后,承袭前制,自建国起就推行了一系列崇儒政策,并最终确立了经学治国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东汉王朝的统治思想。而诏令作为最高级别的官文书,是当时政治风向的体现。因此,统治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使儒家经典成为东汉诏令频繁引征的对象。  第三章是对东汉诏令引用非儒家经典的分析。东汉诏令用典对非儒家经典引用次数较少,这与当时轻视非儒学思想的社会风气有直接关系。  第四章是对东汉诏令引用史事的分析。东汉诏令引用史事主要是为了达到以史为鉴、以史为戒的目的,其引用范围广泛,且所引用史事大多与儒家传统价值观相契合。  第五章是对东汉诏令用典的原因、特征及影响的探究。首先,东汉诏令用典的原因即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使诏令的内容更具有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其次,东汉诏令用典的特征是对儒家经典的大量引用,并且这种引用是随着东汉儒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最后,东汉诏令用典的影响是一方面增强了皇权的权威性,一方面传递了儒家价值观,使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其他文献
清季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危亡,惊醒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开始认真探索中国的出路,具有强烈政治改革意识的黄遵宪就是其中一位。黄遵宪不仅在外交、教育和诗歌改
南昌在1928—1937年处于社会相对稳定时期,也处于人口发展的常态,通过考察最能体现人口现代化水平的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两个变量,以探寻传统行政中心城市在近代转型中的人口现代
日本的少子化从1989年的“1.57冲击”以来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现在日本已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的时期。少子化也引发了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劳动力减少、消费市场缩
作为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唯一台湾汉文报刊--《台湾民报》,其前身为1920年7月16日在东京创刊的《台湾青年》,其发行方式先后经历了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到最后的日刊,①“处在
由皇帝或以皇帝名义颁布的诏令,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治国政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诸多方面,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本文以传世文献为主,并结合部分简牍资料,在汲取前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