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双季稻适应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事实,且已成为水稻单产徘徊不前、育种技术进步仅能维持单产水平不降的主要原因。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育种技术新成果、提升作物生产系统综合生产能力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针对区域性气候变化特点及应对技术研究缺乏、现有宏观层面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不能较好地指导区域性特定作物生产系统的现状,以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析该区域近50年来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点,从而提出该区域气候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以及双季稻生产的气候变化适应性要求,并研究品种类型、品种搭配、播种期安排等方面的气候变化适应技术,最终形成较系统的气候变化适应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该地区双季稻持续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长江中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点为了解长江中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点,为双季稻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研究与技术对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50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50年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平均增速为0.179。C/10a,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为0.145℃/10a,年最低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增率为0.23。C/10a,≥0℃积温平均增速为70.8℃/10a,≥10℃积温平均增速为66.3。C/10a,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速率为57.2h/10a,年降水量平均增速为5.1mm/10a.温度生长期内的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08℃/10a,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增速为0.07℃/10a,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增速为0.09℃/10a,均明显少于其年平均增速,因此,该地区主要以非温度生长期增温为主,而温度生长期则增温不明显,且日最低气温增加最显著。双季早稻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10℃积温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20℃/10a、0.20℃/10a.0.22℃/10a、48.9℃/10a,双季晚稻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10℃积温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09℃/10a、0.03℃/10a.0.17℃/10a.14.6℃/10a,均小于双季早稻生长期内的增加速率,双季晚稻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下降速率为42.7h/10a,显著大于双季早稻生长期内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18.6h/10a,上述结果预示该地区双季早晚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其变化的技术对策存大巨大差异。同时,该地区的光热水资源变化特点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湖北省荆州、天门、武汉一线的江汉平原,湖南省岳阳、沅江一带的洞庭湖区,以及江西省景德镇、樟树等地区具有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的变化特点,气候变化呈暖湿化,结果预示这些区域因光热水同季且同步增加,将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及产量潜力的增加。2、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变化特点在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安全播种期等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的变化特点,为该地区双季稻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提供最直接的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双季早稻旱育秧安全播种期的变化倾向率为-0.9d/10a,双季早稻水育秧安全播种期的变化倾向率为-1.6d/10a,双季早稻安全移栽期的变化倾向率为-2.1d/10a,双季杂交晚籼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倾向率为-0.8d/10a,双季常规晚籼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倾向率为0.01d/10a,双季晚稻安全成熟期的变化倾向率为1.1d/1Oa,双季早稻旱育秧条件下双季稻安全生长季节天数的变化倾向率为0.2d/10a,双季早稻水育秧条件下双季稻安全生长季节天数的变化倾向率为0.3d/10a。前后25年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季节比较,后25年双季早稻旱育秧安全播种期在3月24日、推迟了3d,水育秧安全播种期在4月8日、提前了3d,安全移栽期在4月26日、提前了4d,双季杂交晚籼稻的安全齐穗期在9月1日、提前了3d,双季常规晚籼稻的安全齐穗期在9月9日、推迟了1d,双季晚籼稻的安全成熟期在10月16日、基本没有变化,双季早稻旱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为213天、缩短了4d,双季早稻水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为196天,延长了1d。上述结果预示该地区的安全生产季节并未像东北等地区那样变化明显,因此,在双季稻种植方式与品种搭配选择上不能盲从气候变暖,应视具体地区情况而定。3、气候变化适应性品种类型及其特征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常规水稻等3种不同类型品种为材料,旨在结合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与适应性要求,提出适应其气候变化特点与要求的双季稻品种类型及其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双季超级杂交稻特别是超级杂交早稻具有干物质生产积累优势强、生育期略长、上部功能叶蒸腾速率低但净光合速率相当、下部功能叶蒸腾速率相当但净光合速率高的生理生态特点,结合相关研究认为超级杂交稻具有株叶形态好、冠层结构合理且通风透光性好的形态特点,因此,双季超级杂交稻具有能较好适应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对双季稻品种提出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能力强、生育期稍长、耐旱、光合能力强、耐寡照等要求的生理生态特性。而且双季超级杂交稻的品种搭配类型具有较其他品种搭配类型更强的产量优势。上述结果预示从气候变化适应性与产量两方面因素考虑,双季超级杂交稻为气候变化适应型品种。4、气候变化适应性双季稻品种搭配技术在确定双季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气候变化适应型品种的基础上,在湖南省不同双季稻区开展双季超级杂交稻品种熟期搭配方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旨在初步提出各地区适宜的双季稻熟期搭配方式,结果表明,双季早稻产量高于双季晚稻,但产量稳定性低于双季晚稻,造成双季早稻产量稳定性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有效穗,而双季晚稻主要有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等,其中影响最大是有效穗。综合温光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以及各地生产实际与本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湘北地区、湘东地区宜推广应用早熟早稻+迟熟晚稻搭配方式,湘中和湘南地区宜推广应用迟熟早稻+迟熟晚稻、迟熟早稻+中熟晚稻等生长期相对较长的搭配方式。5、气候变化适应性双季稻播种期安排技术在初步明确各地适宜的双季稻熟期搭配方式的基础上,在湖南省不同双季稻区开展分期播种试验,旨在进一步明确各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双季稻品种搭配方式及其播种期安排技术,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双季茬口衔接和平衡增产的前提下,湖南省不同双季稻区双季早稻以选择迟熟型超级杂交稻品种为主,湘北地区安排在3月25日左右播种,湘中地区和湘南地区安排在3月20日左右播种,双季晚稻的品种熟期选择与播期安排相对复杂,因地理纬度不同进行决定,湘北地区以选择早熟或中熟型超级杂交品种为主,播种期安排6月25日左右,湘中地区与湘南地区则以选迟熟型超级杂交稻品种为主,播种期安排在6月20日左右。
其他文献
2-乙氧基-5-(4-甲基-1-磺酰哌嗪)苯甲酸是合成西地那非药物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1-2]。该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是在冰浴条件下,以5-磺酰基-2-乙氧基苯甲酸为原料药与N-甲基哌嗪反应
<正>为提高学刊学术质量,规范编排水平,编辑部对来稿作如下规定:一、论文若有引用他人论文、著作或其他形式的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学术成果的,必须详细标明引用来源、成果名称和
一站式装修模式正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在装修行业流行,然而作为装修行业的新生事物的出现,引发出不少制度管理上和法律上的问题。目前很少有学者对一站式装修模式进行法理探析的
长期以来,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随着庭审改革的深入,“公正与效率”已经是现阶段司法改革的主题。于是,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其颁布的
本文对校园景观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指出高等学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应别于城市景观 ,要突出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 ,把学校自身的文化沉淀 ,历史层次和人文思想融会贯通于校园景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已达成共识。随着传播科技的迅猛发展,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利用电影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民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方式,虽然看似对文言字词、句式"抠"得较实,但效果未必好,而且这种"字字落实,句句解释"的"填鸭式"串讲,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整体感,使文言
古代朝鲜神话中反复出现的卵生母题是其族源神话的一大特色。这与古代朝鲜民族的鸟崇拜和太阳崇拜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揭示有助于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朝鲜
阅读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体验",是一个不那么容易说清楚的概念,但在语文教学中,它又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尤其是文学
<正>学情分析策略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等古汉语基础知识,也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具备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