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绿地在公共服务的构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当前以规划标准为建设依据的公园绿地对公平性的重视不足,导致公园绿地不能均衡实现社会价值。在城市化持续进行的背景下,对社会公平性水平的评价是约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选取厦门为研究个案,以厦门市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达性评价方法,行为地理学、空间分异、社会分层理论和空间均衡配置理论为基础,结合居民空间分异特征和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来分析厦门市公园绿地与居民群体的空间耦合程度。本研究丰富了同类公共设施分析的研究手段,并联系相关研究建立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便于厦门公园绿地规划和城市公共服务相关研究参考。利用遥感图像、矢量化交通网络、公园绿地和人口特征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分析厦门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特征和空间公平性特征,得出公园绿地服务空间公平的代表性社区群体,对比居民属性差异揭示空间分异和不公平性形成的机制,研究表明:厦门公园绿地总体空间公平性较低,总体空间公平性表现为与人口密度显著正相关,公园绿地呈现出高等级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用地空间相关性;厦门公园绿地空间公平表现出依旧城-较新城-新城辐射式的空间结构,总体及人均尺度均表现出与高等级住宅区或公共设施用地集聚特征;厦门公园绿地的不公平性表现为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等级扩散形式;街镇尺度公平性表现出不同模式,具体为:总体公平性与城市建设顺序正相关;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则表现出负相关;总体服务水平在城市中心高度密集,并有一轴三中心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城市建设历史相结合我们可以发现公园绿地不公平性机制成因:城市内部更新占主导因素;自然条件决定了公园绿地区位;城市淘汰机制对一部分居民公园绿地服务获得存在影响;城市改造搬迁也是影响公平性的一个方面。交通网络的覆盖度不够则是可达性结构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下建议对提升厦门公园绿地公平性有积极意义:在公园绿地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确定居民社会属性的基础性角色;增加社区公园的均衡配置和满足居民不同需求的公园绿地;提升现有公园绿地的管理维护水平和内部规划和建设。除此之外,交通网络和周围设施配套也对提升公园绿地的公平性有积极作用。行政管理层面,现有的行政规则和行政系统应将公园绿地公平性建设整合进绩效评估系统;制定更加全面的公园绿地规划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