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研究从未间断,MM定理之后的理论研究不断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有效市场”这一关键假设。这几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影响,在研究公司资本机构、融资选择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时,更多人员开始转换研究视角,采取了投资者非理性的立场或者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的立场,在研究中发现公司资行为中确实存在着市场时机效应。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我国的整体市场环境还是企业的治理模式、融资成本,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样就导致了西方学者一些经典的融资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上司公司的融资行为。过去,我国证券市场不够规范,长时间存在着同股不同权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股权分置,通过这样的改革就实现了市场的全流通。尽管如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他们的再融资行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治理模式不合理、融资所得资本利用率低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具有了十分现实的意义。在参考学习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后,按照市场择时理论,当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公司会更倾向于进行股权再融资,这在公司金融领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事实。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当机构投资者需求较高的时候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较大;当机构投资者需求较低时,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较小。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市场择机现象及其影响做了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分析了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意义和研究背景以及相关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外经典理论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之后我们对市场择机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随后对市场上市公司择机宣布进行股权再融资后可能造成的宣告效应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回顾。然后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并描述了我国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对我国实行股权分置以来,各个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对不同的融资方式特别是增发和配股进行了对比。第三部分是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设计部分,在该部分,首先利用2009年—2013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总样本针对股权再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做了一个回归分析。实证过程中选取了再融资上期的股票超额收益率、再融资当期的换手率、波动率、财务杠杆、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规模大小作为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则选取了上市公司是否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哑变量,如果宣布进行再融资则为1,不宣布进行再融资则变量为0。最后通过Logit回归分析,表明在进行股权再融资时,我国上市公司需要面对市场时机选择的问题。由于市场参与者中机构投资者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在这部分进一步分析了机构投资者需求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市场时机是否有影响,旨在对市场时机进行更为全面的描述。通过对模型修改,再次用logit回归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宣布金融股权再融资的时机选择有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增发和配股样本中表现出来的并不相同。然后,我们对机构投资者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影响是否是因为提前得知一些“消息”进行了求证,发现在以上市公司长期投资率为因变量的回归中,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当年(SEO+0),衡量机构投资者需求的变量High、Medium与长期投资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说明股权再融资当年的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提前知晓上市公司好的投资机会。至此,对我国上市公司时机选择的部分分析完毕。第四部分首先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宣布再融资后对股价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宣布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窗口期为[-10,5]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宣布进行股权再融资前一周时间内股价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显著,再次印证了我们在第五章的分析,机构投资者可能提前得知消息而采取异常行为导致股价波动。随后,对样本分为增发和配股分别分析,发现增发新股每日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AR)大多数为正数,而配股在时间中每天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AR)大多数为负数,可知增发新股的效应要好于配股。随后我们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做了具体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对于市场时机的选择会对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长期影响,这种持续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司短期以及长期还债能力上。最后是结论部分。该部分简要回顾了全文的研究过程,总结了研究结果、缺陷与不足,并提出了关于改善我国市场环境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