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疾病,其主要治疗目标为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随着冠脉血运重建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虽然已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心肌缺血症状,运动耐量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此时,优化药物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除了传统的抗血小板、扩血管、稳定斑块等药物外,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也被证实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其可以抑制线粒体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的生成,将能量代谢从脂肪酸氧化转移到葡萄糖氧化,促进ATP的产生,减少心肌耗氧,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曲美他嗪已被证实对心绞痛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并已被欧洲ESC指南收录为抗心肌缺血的二线辅助药物[1],此外,有研究表明,曲美他嗪能改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提高左心功能,增加病人的运动耐量[2]。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曲美他嗪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运动试验仍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详细记录患者临床基础资料,依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其中A组未行支架置入术即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46例,B组行支架置入术后运动试验仍为阳性的患者4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基础特征。将A、B两组患者再分别分为A1实验组23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 tid)和A2对照组23例(传统药物治疗);B1实验组23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 tid)和B2对照组23例(传统药物治疗),12周后再次行运动平板试验,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量有无改善。结果:1、92例患者均完成运动平板试验,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基础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A1、A2、B1、B2四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在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3、A1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耐量改善要优于A2组;B1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耐量改善要优于B2组;A1组与B1组运动耐量的改善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未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及PCI术后运动试验仍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来讲,无论是传统的抗心肌缺血治疗方案,还是在其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均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量;但加用曲美他嗪的患者运动耐量的改善更明显,并且曲美他嗪对运动耐量的改善程度不受不同治疗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