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使社会主义文化区别其它文化,为我国人民所拥护和长期普遍遵循的根本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大学生巩固思想、规范行为、成长成才、完成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培养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复兴重要动力。它既能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理论研究,弥补德育实践的不足,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和固化成习,使大学生自觉将社会的主流思想融入自己的价值观念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指导实践,实现成长成才。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需要立足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的基础上展开实证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原因,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价值观养成的相关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展开具体的研究。第一部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概念和特征进行论述。主要包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和特征。其中,养成的必要性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成长成才和历史使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养成的特征有主体性、实践性、长期性和渗透性四点。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现状,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养成目标不明确、养成自觉性不高、养成践行缺失和养成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得出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多元文化的思想冲击、网络信息的不良诱导、教育环境脱离社会、大学生自觉性差以及缺乏自我评价体系等因素。这些因素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积极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迫在眉睫。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根据养成的必要性与现状,探讨养成的有效路径。这部分主要从养成目标、养成主体、养成环境、养成方法和自我评价体系五个角度进行探究。养成目标表现为内化目标、外化目标和固化目标的统一。养成主体通过学思合一、内省自律、躬行践履、慎独等途径发挥主体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自觉性。养成环境方面全面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环境的合力作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环境。养成方法上主要借鉴西方的价值观澄清法、角色自居法和社会行动法,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和养成特征加以创新,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有效的养成方法。自我养成评价体系主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提供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研究贡献绵薄之力,推动我国大学生成长成才,完成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