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服务与环境资源的流动性与无边界化的特点,使碎片化的区域治理单一分割模式对于提供区域公共产品束手无策。在此背景下,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成为时下提升区域环境内生动力的现实要求与必然选择。然而,跨区域补偿研究仍存在市场与政府途径的选择困境、补偿主客体确定困难、补偿标准与方法难以统一、责任分担的界定问题、行政区划利益分割所带来的行政壁垒,使跨行政区的补偿在大范围、多层级、长周期内难以达成合作共识。构建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跨行政区协同的生态补偿框架,是解决跨区域生态补偿困境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区域生态流量结算的角度,以生态服务生产量与消费量为核心,以多级政府为实施主体,建立了基于多级行政区划的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将区域间横向的复杂补偿问题等价转化为纵向的生态服务结算问题,使补偿金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层级间双向流动。资金双向流动有利于建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的长效保障机制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框架与财政转移支付逐级分配虽然在资金分配环节形式上有类似之处,但是在资金收集和分配的测算依据及其背后的等价性原理方面具有本质的不同,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之后本研究考虑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对基本框架进行了修正。为了防止修正后的结果破坏等价关系,本研究对修正框架进行了再修正,使修正后的偏离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探讨多级框架实施的必要性及各主体对区域发展的偏好选择,本研究运用MATLAB多主体建模的方法,以全国各省为补偿框架的实施主体,构建了基于多级行政区划的生态补偿框架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分析了是否实施补偿、是否增加政策与经济调控四种情景下各主体的收入与环境变化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研究是对生态补偿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丰富了生态补偿的方法体系,为我国量化各行政区补偿责任的管理需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通过对多级生态补偿框架的逻辑推导论证、仿真模拟、实证试算,实现了对于跨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多步统一”的过程,可以为我国跨行政区的生态补偿政策的设计、建立及评估改进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