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框架的构建及其基于多主体的仿真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服务与环境资源的流动性与无边界化的特点,使碎片化的区域治理单一分割模式对于提供区域公共产品束手无策。在此背景下,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成为时下提升区域环境内生动力的现实要求与必然选择。然而,跨区域补偿研究仍存在市场与政府途径的选择困境、补偿主客体确定困难、补偿标准与方法难以统一、责任分担的界定问题、行政区划利益分割所带来的行政壁垒,使跨行政区的补偿在大范围、多层级、长周期内难以达成合作共识。构建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跨行政区协同的生态补偿框架,是解决跨区域生态补偿困境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区域生态流量结算的角度,以生态服务生产量与消费量为核心,以多级政府为实施主体,建立了基于多级行政区划的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将区域间横向的复杂补偿问题等价转化为纵向的生态服务结算问题,使补偿金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层级间双向流动。资金双向流动有利于建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的长效保障机制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框架与财政转移支付逐级分配虽然在资金分配环节形式上有类似之处,但是在资金收集和分配的测算依据及其背后的等价性原理方面具有本质的不同,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之后本研究考虑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对基本框架进行了修正。为了防止修正后的结果破坏等价关系,本研究对修正框架进行了再修正,使修正后的偏离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探讨多级框架实施的必要性及各主体对区域发展的偏好选择,本研究运用MATLAB多主体建模的方法,以全国各省为补偿框架的实施主体,构建了基于多级行政区划的生态补偿框架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分析了是否实施补偿、是否增加政策与经济调控四种情景下各主体的收入与环境变化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研究是对生态补偿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丰富了生态补偿的方法体系,为我国量化各行政区补偿责任的管理需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通过对多级生态补偿框架的逻辑推导论证、仿真模拟、实证试算,实现了对于跨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多步统一”的过程,可以为我国跨行政区的生态补偿政策的设计、建立及评估改进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草甘膦、百草枯为代表的灭生性除草剂进入淘金期.2015年,淘金速度明显提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政策助推淘沙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已经禁止30%以下含量的草甘膦水剂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40CrMnTi和38CrMoAlA合金结构钢异常冲击断口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断口上存在镁铝尖晶石(MgO·Al2O3)或氧化硅(或硅酸盐)的非金属复
2014年8月8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牵头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药风险评估综合配套技术研究”(200903054)进行了会
简单介绍了新临钢铁水预处理搅拌脱硫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长钢在1080m^3高炉的炉顶工艺方面大胆采用了SS炉顶、红外线摄像仪、垂直电动探尺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实现了高炉高效、优质、低耗的操作。
目的探讨并分析钠通道阻断剂在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症状和病理诊断标准的患者109例作为试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