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工程应用表明,相比于传统材料,复合材料具有的优势是无法比拟的,因而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而微纳米尺度实验研究表明,微纳米结构存在着尺寸效应现象,而修正偶应力理论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应用表明,相比于传统材料,复合材料具有的优势是无法比拟的,因而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而微纳米尺度实验研究表明,微纳米结构存在着尺寸效应现象,而修正偶应力理论能有效地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以纤维金属层合材料(FML)宏微观梁为研究对象,分别考虑其宏观与微观力学特性,建立了FML宏观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力学模型、FML微梁在热环境下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了求解。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与von Kármán几何非线性理论,通过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定常温度场中纤维金属层合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在空间上采用Galerkin法、时域上采用Newmark法将控制方程离散,然后,采用迭代法进行数值求解。讨论了荷载移动速度、温度、几何非线性以及荷载类型对纤维金属层合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引入裂纹的扭转弹簧模型,通过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含减振器具多裂纹纤维金属层合梁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并采用模态展开法及Newmark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基于结构的动力响应与连续小波变换对裂纹进行了检测。讨论了裂纹深度及位置、减振器位置及弹性系数对梁自由振动频率、挠度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荷载速度、缩放因子对裂纹检测精度的影响。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von Kármán几何非线性理论以及复合材料修正偶应力理论,通过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纤维金属层合微梁的非线性微分平衡方程,且分别采用解析法与数值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引入一个辅助函数,求得了热屈曲及热后屈曲的解析解,数值法则采用微分求积法求得了热屈曲荷载。讨论了纤维层的热膨胀系数比以及尺寸参数对热屈曲和热后屈曲的影响。采用非Fourier热传导理论,建立了FML微梁沿厚度方向上的一维热传导方程;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von Kármán几何非线性理论以及复合材料修正偶应力理论,建立了微梁在热冲击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在空间上采用微分求积法进行离散,时域上则采用Newmark法进行离散,最后将离散后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得到了微梁在热冲击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讨论了弛豫时间对热传导过程的影响以及尺寸参数、几何非线性对微梁挠度响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能源的高速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风电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和并网
由于加工工艺、环境条件和结构疲劳等的原因,裂纹在工程材料中萌生和扩展,最终引起构件或者结构的破坏。316L钢在经过表面纳米技术后,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大,屈服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基础学科,而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科学。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素质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作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
工程陶瓷、光学玻璃等脆性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与力学性能,它们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机械等领域。然而,由于脆性材料的脆硬性,它们表现出了低的加工效率以及难加
由于压电压磁复合材料具有力和磁、力和电以及电和磁的耦合效应,它在制作各种智能器件的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潜在用途。又由于材料所固有的脆性,器件在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可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DR5分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李惠利东部医院的CHB住院患者90例,分为轻度(30例)、中度(32例)、重度CHB组(28例),另外选择27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PBMC中DR5分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目的探讨云南省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失败后病毒S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2011年1—6月HBsAg阳性的住院分娩孕产妇及其母婴阻断失败的婴儿(HBsAg阳性)共26对,对其血清样本进行HBV DNA检测及基因测序,并进一步研究母亲组和婴儿组在HBV S区"a"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序列上的变异位点。结果26对母婴阻断失败的样本中,9对(34.62%)配对样本序列与C基因型最接近,11对(42.31%
母线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目前母线保护主要采用电流差动保护原理,但其性能一直以来都受到母线区外故障TA饱和的困扰。随着系统容量的日益增大,系统的时间常数很大,导致故障时暂态过程的延长。因此对母线差动保护抗TA饱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围绕抗TA饱和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TA饱和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抗TA饱和的方法,其次讨论了微机型母线差动保护中的各个组成元件,提出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