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一体化是相对于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二元结构和城乡关系的隔离状况而提出,它主要是指,在城乡之间构建一种有效机制,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持续协调发展的状态,就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而言,表现为统筹城乡。实际上,世界大多数国家现代化进程,都是一个逐渐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农村发展落后,不仅影响了农村,城市经济升级也受到制约,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刻不容缓,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加快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研究,而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在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丰富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本论文就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1.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框架。界定了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框架概念内涵,总结了外在的总体特征,阐述了内部的运行机理、基本内容,确定了对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第二,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从国外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斯密,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经典作家,以及西方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乡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国内经济学界城乡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不同领域和学科对城乡关系的研究,以及西部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阐释。第三,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经验。通过对挪威、英国、韩国、日本、美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以及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回顾,总结了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城乡发展的理论和观念的演进,到四个阶段实践历程进行了评价。第四,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度、城乡一体化差异度、城乡一体化协调度三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第五,建国以后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和城乡一体化典型模式。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城乡关系及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远影响进行深入论述;第六,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和机制设计。结合西部地区具体的情况,提出了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路径,其次,从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机制进行设计,并提出了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第七,基于市场机制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创新和选择。论述了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创新与选择,提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领域和制度创新方向;在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发展模式基础上,基于重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几种模式创新。同时以重庆为实践基础,提出了逐级辐射,梯度推动模式,轴线带状扩展推动模式和工业园区和开发园区等模式选择。第八,推进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的战略原则和战略措施等。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按照非均衡整体发展、双向演进互动发展、市场取向与政府有效干预相结合、制度创新、系统协同等五大战略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第九,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部分。总结出本文研究的结论,并分析了研究成果可资参考的政策运用,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一,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城市和农村运动机理也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但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社会不公,因此必须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政府干预,更好的体现公平正义。第二,西部城乡一体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在西部地区采取人为赶超型的重工业战略优先发展宏观政策,户籍制度的固化,强化了城乡社会经济关系的分离;而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从属于行政管理,缺乏制度创新欲望,导致微观制度供给不足。第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实行市场调控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是要遵循城乡关系演进规律,促进工农和城乡协调发展。要实施城乡联动、统筹部署、共同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致富问题,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付力度。同时应充分调动各种因素积极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第四,重庆城乡一体化水平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框架,经过5年的改革试验,从建立的计量模型分析结果上看,重庆市城乡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几个重要指标,如城镇化率、人均GDP、城乡就业结构差异、地区发展协调度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第五,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重制度创新、宏观政策配套完善。按照建立起城乡平等的制度框架的目标,各级政府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关注单个企业、单个城市的微观效益转到关注整个城乡区域的宏观效益上来,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推行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配套改革,联手制定统一的政策体系与实施细则,创建一个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第六,基于发展现状和基础模式,应加大城乡一体化模式创新。依据区域发展格局、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特点,应按照自上而下、核心城市辐射和自下而上、乡村经济推动相结合的方式,自内而外打造城乡经济主体的平等发展权,自内而外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等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路径。基于重庆的实践经验,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应采取逐级辐射,梯度带动模式;点一轴结合型;轴线带状扩展型;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主导重塑型等创新模式。第七,西部地区要强化城乡一体化模式创新,必须完善相应的对策措施。要加强区域整合,创建区域竞争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二要以全方位促进就业为重心,加速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三要以制度创新为重心,加速突破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四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为重心,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五要以保全生态系统为重心,加速推进城乡有机融合的生态化建设。3.研究的重要观点第一,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城乡一体化不但取决于政府对城乡发展政策的协同,而且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管改革还是发展问题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第二,西部城乡一体化滞后,有经济发展规律发生作用所带来自然结果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同时体制性障碍、宏观政策的导向加剧了城乡割裂,如户籍制度、国家对西部的战略定位等宏观政策。因此,要促进西部城乡一体化过程,首先要发挥村镇经济发展等内因,同时优化外部环境,推进户籍等制度改革,调整宏观政策导向。第三,城乡割裂导致贫富、城乡、区域等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已严重威胁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打破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从理论和时间上完善整体框架,确定总体和阶段性目标,完善路径和机制设计,创新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第四,只要改革措施得当,机制设计合理,发展模式选择切合实际,通过完善以城带乡机制,创新模式,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可以提速,重庆市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4.研究的创新点第一,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以重庆为例,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度、城乡一体化差异度、城乡一体化协调度三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对重庆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二,对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机制和模式进行了设计。从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方面看,一是增强城市增长极的辐射,选择自上而下核心城市辐射的路径模式实现;二是推动乡村城镇化,形成城市人口集聚而和城镇数量增加;三是创新统筹城乡制度。通过激励性的制度安排,增强内在发展动力。从协调机制方面看,一是通过“看得见的手”的政府进行干预,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空间上增强城乡之间的公共关联效应。第三,构建了西部地区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框架。从战略原则上,要遵循非均衡整体发展、双向演进互动发展、市场取向与政府有效干预相结合、制度创新、系统协同的原则。从模式选择上,以重庆为例,采取逐级辐射,梯度推动;轴线带状扩展推动模式等模式。从对策措施上,采取加强区域整合,创建区域竞争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全方位促进就业为重心,加速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以制度创新为重心,加速突破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为重心,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以保全生态系统为重心,加速推进城乡有机融合的生态化建设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