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就ECMO对心肺复苏后的呼吸循环稳定性及脑氧和能量代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ECMO在心脏骤停中的临床救治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第一部分体外膜肺氧合对心肺复苏猪的影响
目的:建立猪心脏骤停模型,对心脏骤停猪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常规心肺复苏(CPR组)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组)两组猪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同时对S100B进行测定,并计算脑氧代谢指标,了解心肺复苏后的呼吸循环稳定性及脑氧和能量代谢与脑损伤情况,探讨体外膜肺氧合对它们的影响,为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藏族小型猪12只。
2..实验方法:
1)实验分组:随机分为常规心肺复苏组(CPR组)和体外膜肺氧合组(ECMO组),每组动物各6只(n=6)。
2)动物手术:麻醉后,气管切开备用;右颈内动脉置入导管,右颈内静脉置入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外静脉置入室颤诱导电极至右心室;右股动静脉置入动静脉导管,并行ECMO管道预充。
3)动物实验:通过诱颤电极诱发室颤,室颤8min后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30:2,FiO2:21%),持续复苏5min后ECMO组在CPR组基础上进行ECMO治疗。
4)观察指标:监测心脏骤停前,心脏骤停8min,复苏后5min、复苏后15min、复苏后30min,复苏后1 h,复苏后2 h,复苏后3 h,复苏后4 h两组猪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测定S100B,并计算脑氧和能量代谢。
3.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1.ECMO能维持较高的冠脉灌注压,有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
2.ECMO能维持较高的PaO2和较低的PaCO2,从而保证全身各重要脏器对氧的基本需求,并减轻呼吸性酸中毒。
3.ECMO维持了神经元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4.ECMO组正常高值的SjvO2提示ECMO组心肺复苏时脑氧供需相对平衡,同时也提示可能较好的预后。
5.ECMO可能通过增加脑的血供和氧供,使颅内的葡萄糖和氧增加,CMRv2/CMRcuu升高,改善脑氧代谢和脑能量代谢,从而有可能减轻脑损伤。 6.ECMO组心肺复苏过程中S100B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ECMO时,脑损伤和血脑屏障受损程度相对较轻。
第二部分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体外膜肺氧合,比较体外膜肺氧合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并对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测,对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复苏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ECMO在心脏骤停中的临床救治路径,为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2002年6月-2008年3月符合标准的心脏骤停患者20例。
2.治疗方法:紧急建立ECMO进行呼吸循环支持,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3.观察指标:监测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0 min、1 h、6 h、12 h、24 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同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复苏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神经性后遗症情况进行了评测。
4.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两样本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软什进行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1.ECMO可维持MAP,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稳定;
2.ECMO可以有效的改善低氧血症,迅速提高氧分压;
3.ECMO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神经性后遗症;
4.完善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以及专业化队伍,是快速建立ECMO,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