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考察学习障碍儿童在字符连线和图形分类任务中,额叶执行功能的状况;(2)了解学习障碍儿童数字/字符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特征;(3)探究学习障碍儿童汉字/数字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以及阅读障碍的核心障碍和数学障碍的认知模块问题。方法:(1)采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TR)、韦氏智力测验中国修订版(WISC-R)和小学多重成就测验(MATs)等量表,结合教师评定和学生成绩,从467名4~6年级小学生中筛选出22名阅读障碍和21名数学障碍儿童组成实验组,另选21名正常儿童组成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的儿童均获得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2)采用连线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和汉字/数字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符号认知特征进行考察。结果:(1)字符连线任务中,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反应时明显增加,其中,在干扰量(抗干扰能力)指标上明显不及正常组儿童,二者差异显著(F(2.49)=3.234,p=0.046)。(2)图形分类任务中,学习障碍儿童的正确应答比(F(2.49)=5.018,p=0.010)概念化水平(F(2.49)=3.847,p=0.027)明显不及正常儿童;而错误应答数(F(2.49)=3.674,p=0.031)、非持续性错误比(F(2.49)=3.078,p=0.049)则明显高于正常儿童。(3)与正常儿童相比,随着任务难度增加,数字任务中,学习障碍儿童的正确再认数下降(条件1:F(2.49)=3.63,p<0.05;条件2:F(2.47)=3.79,p<0.05)、反应时增加(条件1:F(=3.93,p<0.05;条件2:F(2.47)=9.04,p<0.05),二者差异显著;字符任务中,学习障碍儿童的正确再认数不及正常组(条件1:F(2.47=3.50,p<0.05;条件2:F(2.47)=4.41,p<0.05),但反应时差异不显著。(4)与正常组儿童相比,学习障碍儿童在汉字或数字符号认知加工中,其枕区P1波幅下降、枕颞区N170/VPP波幅增加、额区LPP波幅偏小,二者差异显著;在早成分及晚成分的潜伏期上,学习障碍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1)连线任务和图形分类任务的结果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在注意、手-眼协调、定势转移、视空间认知等方面明显不及正常儿童,反映出学习障碍儿童的额叶存在执行功能异常或加工水平不足现象;(2)与正常儿童相比,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学习障碍儿童的数字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但字符记忆的表现并不相同,表明学习障碍儿童的数字及字符记忆方式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不同;(3)不论是汉字认知还是数字认知任务,学习障碍儿童均存在明显的大脑枕叶激活不足、枕颞区异常激活和额叶活动偏低的现象,学习障碍儿童的额叶执行功能低下,既有自身激活不足的问题,也可能受其它脑区存在的功能障碍影响;(4)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主要表现为语音加工障碍,而视觉-阿拉伯数字编码模块的功能异常是汉语数学障碍儿童的主要问题。